爱故里 发表于 2019-6-24 16:47:00

科大人不能全做科学家,但...

本帖最后由 爱故里 于 2019-6-24 16:49 编辑

科大人不能全做科学家,但...
来源:科大校友

亲爱的各位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中国科大01级少年班毕业生陈天石。我2001年来到科大,入学已经是十八年前的事了;2010年博士毕业离开科大,也已经是九年前的事了。很高兴也很荣幸今天能有机会,作为一个过来人,和大家分享我在科大生活学习九年,毕业后工作九年的一点心得。

我上大学时不喜欢学习。当时觉得学习太苦太累,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在打游戏或闲逛,考试只要过关就万事大吉。到了大四才发现前三年已经被别人落下太多。在切实感觉到了生存压力之后,我开始认真准备考研。我本科学的是数学专业,考研改成计算机方向,之前没有基础。那几个月我很认真,每天看书学习,又承蒙我的恩师陈国良院士和姚新教授不弃,总算念上了科大计算机系的研究生。说这段往事是想分享我的第一条心得:只要努力,任何时候都不算晚。这句话送给和我有类似经历的同学们。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变化的时代。社会热点在变,科研热点在变,产业热点在变。在变化面前,我们很难预测今天选择哪一条路才是全局最优的。但一旦选定了道路,我们必须坚持走下去,不要犹豫摇摆。回到我自己的经历。在科大计算机系读博士时,我非常懵懂地跟着导师们走上了科研的道路,从事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当时人工智能是个冷门领域,我博士期间做的这个研究方向,用世俗一些的眼光说,更是冷门中的冷门。但我非常努力地坚持,并且乐在其中;即使是老师没有布置的科研任务,我也愿意主动思考和尝试。我在读博士时坚持做了五年理论,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也一直没有转换方向;有幸做了一些有意思的工作,建立了自己对科研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为我后来做的一系列工作埋下了伏笔、打下了基础。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我想分享的第二条心得是,无论你走哪一条路,坚持走下去才能让你走得更远。

我从科大博士毕业之后,加入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中科院计算所在业界是以做处理器芯片、做计算机系统闻名的。我哥哥,也是咱们97级少年班校友陈云霁,自从2012年从科大毕业以后一直在计算所做处理器芯片,和我的学科背景有很大差异。之所以加入计算所,是因为我们俩想尝试在一块做人工智能和处理器芯片的交叉领域基础研究,而这个方向过去少有人涉足。后来我们花了近10年的时间,带领我们团队的学生,与学术合作者一道在这个领域做了一系列的颇有影响力的学术研究工作到2015年,我们团队做了一颗原型芯片,之后又创办了寒武纪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吸纳不同背景的小伙伴,这让我们的团队得到快速成长,大家的视野变得更宽广。目前寒武纪公司有很多员工是科大校友,但我反而会要求我的同事招更多兄弟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我们不仅招收计算机、微电子专业的聪明人,也招了很多学数学、物理的高手,甚至还有中文、外语和新闻传播专业的牛人。为什么这么做?我觉得只有多元的知识结构、多元的文化才能造就一个富有创造力、生命力的创新平台。所以我想分享的第三条心得是:大家在工作中,一定要多和不同背景的人多交流、多合作;在多元化的团队里,大家才能成长得更快。

同学们!人们都说科大是科学家的摇篮。其实科大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科学知识,更是科学家的精神。这是铭刻在科大人基因中的精神。是扭转乾坤的信念、是追求真理的勇气、是严谨务实的作风。其实我个人并不赞成每个科大人都应该去做科学家,我认为科大人也应该大胆地尝试去当工程师、记者、公务员、企业家,或者是艺术家。但我想说的是,不论你成为什么样的人,都不要忘掉科大教给我们的科学家精神,这会让我们终生受益。

同学们!今天的毕业典礼是你们人生中一个新的起点,明天起你们将怀揣新的梦想去完成人生中新的使命。我衷心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有一个无悔的人生,永远保有对待生活的激情、永远保有科大赋予我们的科学家精神。

谢谢大家!


说明:作者陈天石,中国科技大学北京校友会理事,寒武纪科技创始人。标题为编辑所加,摘录自原文“我..并不赞成每个科大人都应该去做科学家,... 都不要忘掉科大教给我们的科学家精神”

2019年6月22日上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

陈天石博士简介
陈天石,01少,中国科技大学北京校友会理事。

2005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获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正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在处理器架构和人工智能领域深耕十余年,是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的杰出青年科学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青”、中国计算机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CCF-Intel青年学者奖、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等荣誉。(简介依据寒武纪科技官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大人不能全做科学家,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