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故里 发表于 2019-7-13 14:17:38

毕业十年,有人月薪5千为生计发愁,有人月薪10万早已财务自由,为什么?

毕业十年,有人月薪5千为生计发愁,有人月薪10万早已财务自由,为什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又到凤凰花开的时候,又是一年毕业季。最近,跟我的一位实习生聊天,他和我分享了他的焦虑:

有人说,毕业十年,同学之间的差距,可能比人与猪之间的差距都要大。有人已经财富自由,有人还在为生计发愁……事实上,据他观察,差距不是毕业后的十年养成的,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已经显露出来。

有人靠着家里的关系,早早地找好了金融机构的工作,就等毕业拿证;

有人靠着勤奋学习,学术上也有些建树,打算继续读书深造;

也有人家境一般,认真读书、努力实习,为了一份体面的工作而奋斗。

而他自己呢,感觉放在同学中属于中等,生活没什么压力,但也对未来迷茫。一眼望去,10年之后大家的差距,其实在今天已经埋下了种子。

01

你看,还在读书的孩子们都已经很焦虑了。早已步入职场的你,是不是更加焦虑呢?

根据我的观察,绝大部分人的焦虑源于与同龄人的「比较」。这也是「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样的文章能火起来的原因。

你想想这样的情形:

刚毕业时,比公司、比收入:人家世界500强,你只是创业小公司;人家月入8000,你才年入3万;

工作两年:比升职、比加薪:人家当上小主管,你只是底层搬砖工;人家年薪20万,你才月薪8000。

我不用再列举了,容易让你焦虑的事情太多了,小到领导表扬了同事,却批评了你,都足以让你焦虑。

于是,你很可能一边骂着「996」,然后一边乖乖地加班,不然拿什么和同龄人拼?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看待职场发展的方式,真的对吗?

02

如果,你焦虑的时候还很迷茫,那么你可能感觉自己没救了。

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所以做什么都畏手畏脚,生怕出错。

小陈是我一位朋友。学生时代学习成绩不错,毕业的时候也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毕业快十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已经属于被同龄人抛下的那群人了。

同一批进公司的,有人已经当上副总;比他后进公司的,三四年时间已经比他高几级了。

我问他,有没有分析过产生差距的原因?

他说主要还是自己的视野比较窄,也没有明确的兴趣点,所以工作上很多时候是听从安排,虽说做事能力没问题,但是也缺少向上的突破力。

我问他,觉得自己可以做什么?他说什么都可以啊,各方面的事情都做了不少,但是都没有成为发展方向。

为什么不呢?

他告诉我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觉得自己听全能的,如果选择一个方向主攻,就意味着要放弃其他的积累,感觉很可惜。更重要的是,担心万一方向错了,毕竟年纪也摆在这里,经不起失败。



听完之后,我觉得很可惜。

比起他犯错而可能浪费的时间,这么些年,其实犹豫不觉才浪费了最多的时间。

反观,另外一个媒体朋友,毕业后去了电视台做电视摄像,也就是扛着摄像机拍新闻那种。这些年传统媒体的行情大家也有一定了解,确实黄金时代过去了。

这位朋友工作几年后,去了一家传统家电企业,做互联网电视,虽说和原来工作有一点相关,但基本属于转行。

而在不久前,随着某巨头入局智能电视,凭借着近年来的积累,他顺利跳槽,如今职位、收入都实现了质变。

03

很多人,把职场当成短跑,起跑慢了些就开始犹豫要不要发力,结果浪费了大把时间。

事实上,职业生涯更像一场马拉松,起跑的时候慢个100米、200米,完全不是事儿。

所以,输了短跑不要紧,赢得起马拉松才重要。

我发现,当人在焦虑的时候,容易犯两个比较突出的错误:

一是习惯性短视,高估了起点的重要性;

二是低估了思维方式转变的价值。

怎么理解呢?就好比说刚毕业的时候因为工资比同学少了2000块,感觉自己被落下了,于是不停跳槽换工作,试图找补回来。结果因为没有积累,工资上不去,反而可能被同学进一步拉大。

然后就进入了恶性循环,为了钱而急功近利,最终导致始终原地踏步,而别人已经走上新台阶。

稻盛和夫被称为日本的“经营之神”,曾亲手缔造了两个世界500强公司,他在《活法》一书中提出了这么一个公式:

人生·工作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三个要素中,唯有思维方式是-100到100。

换句话说,在职场上,如果思维方式不对,基本等于,越努力死得越快。

你可能会问了,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思维方式呢?

我的答案是,应对不同的问题,你要不同的方式解决。

我曾经带过一位年轻人,毕业于国内一所不错的大学,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后来去了一家券商工作,但是工作两年后,他过来找我,觉得工作不开心。

我问他为什么?

在券商做研究工作,这两年也写出来几篇质量不错的研究报告,收入不错、工作也体面,但是他依然觉得迷茫。

他喜欢写作,算是个文艺青年。想辞职去专心写作,但是又觉得这几年自己也付出了很多努力,看了很多行业的书,也投入了大量精力维系着业内的资源。

我问他,知道什么叫沉没成本吗?

他说知道啊,和未来决策不相关的成本嘛。

我说如果打算转行,这都是沉没成本。有什么可留恋的呢?是啊,他一个整天做研究的,沉没成本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但是偏偏放到职场抉择的时候,就搞不清楚了。

04

你看,其实解决职场的焦虑,其实也不难。但是,前提是得有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我是杨德龙。



6岁时,我是大人们口中的“清华苗子”。

18岁,我是市高考理科状元,圆梦清华。

24岁,我决定跨专业考研,用半年时间学完了4年金融专业知识,考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师从中国金融学泰斗级教授。

27岁,研究生毕业,我在资本市场低迷期,放弃保送读博机会,进入国内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南方基金,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事业连级跳。

37岁,我成了“公募基金第一网红”,按照粉丝量和曝光率来变现,估值达5亿人民币左右;被誉为“中国小巴菲特”,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


▲杨德龙登上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

现在,我是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最年轻的——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


▲杨德龙在央视财经频道进行节目录制

很多人都好奇,经济学家到底是做什么的?

我觉得,经济学家就是用不同的模型来解释我们这个经济世界的人。我们会用不同的模型,来描述或者解决遇到的问题。

在金融证券行业磨炼十几年,从毕业入行开始,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再到现在的首席经济学家。

我发现经济学的思维,其实不仅仅适用于投资上,对于职场的问题、人生的问题,都有很强的试用性,而我本人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毕业2年,收入破百万;

做研究:从业10年当上首席经济学家;

管基金:斩获基金界「奥斯卡」基金金牛奖;

写专栏:连年网络曝光度第一;

最年轻的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

从去年底开始,我开始有意识地整理,对于自己职场上、生活上的经验进行总结梳理,制作成了《从高考状元到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的职场进化论》这门精品课程。

这是我13年来职业生涯经验的系统性总结。

我将从职场、效率、人际、学习、财富等五个方面,为你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具箱」。

比如,在你找工作的时候,即使没什么特别的兴趣点,但是你也可以借助「斜率模型」,找到一份前景不错的工作,依然不会轻易荒废时光;

比如,你不知道在职场上怎么表现,才能快速让同事领导认可你,我会告诉你如何利用投资的「能力圈」理念,帮助你在职场站稳脚跟,更重要的是,这些方法在你投资的时候同样适用;

比如,你可能很想学习提升,但是苦于工作太忙,时间安排不来、也没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我会告诉你就算是从0开始,也能快速掌握的「学习方法」;

比如,你可能家境一般,但是通过省吃俭用,攒下一笔钱,但是不知道怎么投资升值,我会用「美林时钟」这一个简单的工具,告诉你投资什么最赚钱;

……

在告诉你解决职场难题的方法论之外,我还会把我日常关于投资、关于经济等方面的思考,不定期地与你分享。例如,2019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我将其作为福利课,和你分享我一路的见闻与新鲜事。


▲杨德龙在巴菲特股东大会现场

我是杨德龙,欢迎订阅我的职场进化论,跟随我学习经济学思维关照下的职场、人生心法。

愿你脚下有风,历尽千帆归来,仍是鲜衣怒马的少年。



我精心挑选了实用的干货,打磨成20堂课程,包括职场篇、效率篇、学习篇、人际篇、财富篇等5大板块,还有不定期更新的超值福利赠课,让你走出迷茫、突破瓶颈、转换思维、告别平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毕业十年,有人月薪5千为生计发愁,有人月薪10万早已财务自由,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