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科学精神:不轻信,要亲证
真正的科学精神:不轻信,要亲证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沙森
责任编辑:王硕
有公众号刊发题为《本庶佑答记者问:〈自然〉〈科学〉上的观点有九成不正确》的文章,引起很多科研人员关注。
本庶佑是日本京都大学特别教授、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根据这篇文章,本庶佑在获奖当天京都大学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有如下一段答记者问:
“关于研究,我自己总保持着一种好奇心,总想多知道点什么。还有一点,不轻信。媒体经常报道说:某个观点来自《自然》或是《科学》。但是,我认为《自然》《科学》这些杂志上的观点有九成是不正确的,发表十年之后,还能被认为是正确的只剩下一成。首先,不要相信论文里写的东西。对于研究,要一直钻研到眼见为实、让自己确信为止。这是我对科学所采取的基本做法。也就是说,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一直做到自己完全想通、完全认可为止。”
本庶佑对待科学的基本态度是“不轻信,要亲证”。纵观科学发现的历史,任何科学观点都是在不断证伪的过程中向前推进。可以说,科学本身不是一个静态的结论,而是不断地试错、不断地推翻权威,科学本身即是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轻信,要亲证”的精神。这种精神包含了科学最重要的精神之一——敢于质疑。
只有时刻保持质疑,科学家才能从大家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科学突破的线索,从而迈出探索的第一步。
只有时刻保持质疑,科学家才能从固定的思维模式中跳脱出来寻找不同的研究路径,从而实现研究方法的改进。
只有时刻保持质疑,科学家才能换一个角度审视权威得出的结论,不囿于科研身份的差异,而是将追求真理作为唯一目标。
笔者以为,我们不应将目光聚焦在“《自然》《科学》上的观点到底是否有九成不正确”上,而应从本庶佑的解释中看到他可贵的质疑精神。这才是他在获得诺贝尔奖后真正想告诉世人的“金玉良言”,也是对所有科研工作者最真挚的勉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