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故里 发表于 2020-9-1 17:06:33

我国科学家提出中医用药科学性的新观点

我国科学家提出中医用药科学性的新观点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7月4日电 中药的疗效,数千年来被实践广泛证明,但一直难以用现代科学理论解释。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林志芬教授团队独辟蹊径,从环境化学角度提出了中医用药科学性的新观点,并将中医传统的“阴阳理论”成功引入到“毒物兴奋效应”理论中,证明了两者一致性。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药理学进展》近日发表了这项研究的最新成果。

“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理论,是近年来在环境化学领域深受关注的一种观点。传统的观点认为: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增加,化合物对生物体的毒性抑制作用越大,化合物的“剂量-效应”曲线呈现经典的S型。“毒物兴奋效应”理论认为:虽然高浓度化合物对生物体发挥毒性抑制作用,但低浓度化合物却反而对生物生长存在促进作用,“剂量-效应”曲线呈现J型。

今年2月因病去世的林志芬教授,15年来带领科研团队对“毒物兴奋效应”理论进行了持续研究,在化合物联合毒性、预测方法与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中药的用药本质上是低浓度化学品的混合作用,也可以依据“毒物兴奋效应”理论,确证中医用药的科学性。

中医治疗不仅重视“治”,更重视“调”,通过“调”加强“治”。我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就提出中药毒性理论。从理论上来说,中药“以毒攻毒”就是利用“毒物兴奋效应”中药物高浓度的毒性作用,消除或抑制病灶;在“调”的过程中,就是通过“毒物兴奋效应”中药物低浓度的刺激作用,提高身体各项机能,达到免疫目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医与“毒物兴奋效应”理论的关系,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支持下,林志芬教授团队与美国麻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专家合作,首次将中医传统的“阴阳理论”引入到对化学品评价的“毒物兴奋效应”剂量效应分析中。

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品的“毒物兴奋效应”剂量效应曲线,存在“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平衡、阴阳转化”的变化规律,具有“对立统一”的制约因素,证明了“阴阳理论”与“毒物兴奋效应”剂量效应的一致性,表明了中医传统理论在环境毒理学和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可行性。

业内专家表示,这一创新性的研究,对未来我国中医用药的标准化、中药的现代化都能起到推动作用。一旦中医用药从“君臣佐使”的传统观念,走向更为科学的“毒物兴奋效应”理论指导,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中药的用药剂量可以更科学、更精准。(记者 张建松)

责任编辑:王雨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科学家提出中医用药科学性的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