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立才能自强
科技自立才能自强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翟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目标,与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历史时期相适应,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大命题相契合,必须以敢为人先的决心、稳扎稳打的耐心、成竹在胸的信心,坚持向创新要答案,向自立要自强。那么,如何做到科技自立?
牵住核心技术“牛鼻子”。强化顶层设计,及时建立完善相关对策,统筹抓好关键技术攻关和技术“卡脖子”风险防范化解,在加快补齐技术短板和完善风险应对长效机制上重点发力。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加快打造一批高精尖技术“硬核”“利器”,加快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风险。跑出中国科技创新“加速度”,加快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进一步筑牢全球技术竞争战略高地。
盯紧基础研究“主源头”。只有持之以恒抓好基础研究,才能强基固本,为国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动力。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确保原始创新有高度,集成创新有亮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突破,特别是精准聚焦“卡脖子”技术,实施清单式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是一场寂寞的长跑,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科技自立自强就必须培育“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执着精神,淬炼苦行的韧力坚守。此外,要培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核心技术攻关团队,锤炼技术创新的智囊团、创新源、攻关队、孵化器。工匠精神是科技自立自强的特质和灵魂,要把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的软实力。
构筑科技创新“共同体”。科技创新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提升协同创新总效能。一是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体系,以“微赋能”促进“大协同”。独立创新、联合创新和协同创新“三管齐下”,积极探索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联动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技体系与业务体系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立体化渗透融合。二是加速科技与社会协同机制。特别是瞄准强化城市群“领头羊”牵引作用,加快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促进跨地域要素自由流动,打造若干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及产业技术创新和孵化高地。三是加快构建完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加快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锻造科技支撑“智力群”。人才问题是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成败的关键问题。善于“聚才”,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集聚到科技自立自强的伟大战略中来。善于“育才”,高校应聚焦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全面提升学生科技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专业素养。善于“铸才”,各科研院所要勇于肩负起锻造科技创新专业人才的历史担当,培养一大批永葆斗争精神、崇尚自立自强、富有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队伍。
打造国际合作交流“新范式”。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更需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以全球视野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推动创新,以本土优势彰显中国特色。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世界。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依托,深度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目前,重点是加强病毒溯源、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科研合作,与各国一道为世界各国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注入科技创新的光和热,努力贡献更多科技抗疫的“中国智慧”。深度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最大限度消除参与度不深、话语权不足、影响力不够等潜在风险。既要努力破解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更要促进由技术突破向标准突破转变,加快5G、区块链、量子技术等标准规范研发,使更多中国方案成为国际标准,实现由技术标准的跟随者成为全球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规则的塑造者和主导者。
责任编辑:姜继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