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故里 发表于 2021-3-2 10:35:59

拯救了150万中国人,卢作孚为什么选择自杀?

拯救了150万中国人,卢作孚为什么选择自杀?

来源:卢氏春秋



他曾主导了一场"中国版敦刻尔克",
以一己之力拯救了150万中国人的性命,
毛泽东说他是万万不可忘记的人,
蒋介石称呼他为“兄”,
说他是真正的“英雄”!
可这样的他,
最终却选择自杀,至今也少有人知晓......
他的传奇今天是时候说了!


他就是,卢作孚。





1894年4月14日,
出生于四川省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他,
在数学方面尤其有天赋,
遇到别人买菜报斤数和价格,

他在旁边一身不吭地心算,

这边刚报完价格,

他就能像人形计算器一样,

全部算好了,而且分毫不差!

因为太过聪明,

私塾先生甚至到他家里说:

“你这孩子太聪明,我已经教不了了“。

可在战乱时期,
穷人家的孩子即使再聪明,
又哪能有长久安稳的书读呢?
因为家境贫穷,他不得不退学,
可是,他对知识的渴望却从未减少,
越是处于底层,越要对命运说“不”。

15岁那年,为了帮家里减轻负担,
他去了成都,找了份教书匠的工作,
一有空闲就扎进图书馆 ,

阅读了大量的历史、数学,

以及国内外的进步书籍,

甚至还出了几本与数学有关的书:

《卢思数学全解》《中等代数》《几何学》……

照此下去,

他绝对可以成为一位数学大师。


然而,那时战火纷飞的祖国,
时刻令他揪心痛心,
更令他萌生了救国救民的念头,
那时他眼见国人思想落后,
便开始从教育入手,
去实现“教育救国”,
20岁开始办报;
27岁,他奉命到北碚清剿匪患,

当时四川境内军阀割据,兵痞盗匪,

北碚窄小的街道肮脏混乱,

烟馆和赌场比比皆是,

眼前的一切让他心痛万分,

他立志打破北碚苟安的现局,

于是开始大力改造北培。

他在这里修铁路、建工厂、改造旧城市,

并在城镇中设医院、建立图书馆、

博物馆以及各种学校,

将这里建设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市镇,

让北碚在当时的中国,

至少领先了其他市镇十年,

因此他也被国人誉为“北碚之父”!

31岁时他又创立四川通俗教育馆,
不断的在探索教育救国之路;

辛亥革命前夕,他又毅然加入同盟会,
开始去寻求“革命救国”。



而之后,他的一次乘船远行,
又将他推上了:“实业救国”之路。
那时,他眼见祖国的江海上,
外国人的旗子到处飘扬,
唯独不见中国旗帜。
他更看到,下等舱里挤满了穷苦的中国人,
而上等舱里,却是寥寥几个外国人在享用,
这一切都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他渐渐萌生了一个想法:
在祖国的船运行业,一定要打破外国垄断,
把长江航运权抢回到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中!

于是他弃学从商,独自回到家乡四川,
选择航运事业去实现自己的这个理想。
而正是这个选择,
让他日后创造了中国航运史的辉煌,
而也把他推向了,后来的万丈深渊!

1926年,32岁的他为办航运,
到处求人,四处筹钱,
最终靠借来的8000元,
开始了自己白手起家的航运之路。
他将订购的第一艘船命名为,
“民生”号,取人民生存根本之意,
至此,开始了他真正的实业救国之路!


他把船运重点放在客运上,
设立轮船经理,责任到人,
规定职工必须对待旅客热情周到,
不收小费,不层层盘剥,
真正做到为顾客服务,
让中国人再也不,
毫无尊严地和货物睡在一起。


36岁时,为抵制外国轮船公司,
对长江上游航运的垄断,
他发起了"化零为整"运动。
一直到他41岁,终于凭借坚韧与智慧,
统一了长江上游的所有航运,
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
逐出了长江上游,使民生公司,
"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





1937年,抗战前夕,
民生公司已经拥有46艘轮船,
总吨位上万,近四千职工,
成为我国当时最大的民族航运企业,
他也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船王"!
可当时的他一定没有想到,
这些给予他盛赞的人,在不久之后,
竟把他骂成是发国难财的“奸商”。




1938年,日本侵华第2年,
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武汉告急,
150万从武汉撤离出来的人们,
都聚集在了宜昌,
这个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小镇上。
宜昌虽不大,却是四川的东大门,
扼守着长江咽喉,
而当时最快入川的办法,就是水路,
因此,大家都想乘船逃难。

当时只有民生公司的船还在正常运作,
而公司的船票却迟迟不进行开售。
于是,无数人跳了出来,
指责民生公司要发“国难财”,
有人甚至指出:
当武汉会战的前线将领们,
在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
卢作孚趁机扩大民生公司的轮船数量,
购入民楷、明教、民礼等轮船,
使民生公司的船数达到22艘。
宜昌上万难民甚至大骂:
后有日本人的追兵,
前面又堵着卢作孚这个“奸商”
......


猜忌和谣言像针一样扎在他心头,
可他却根本无暇顾及这一切,
因为这些骂他的人们并不知道,
此刻的他,正带着所有民生公司的员工,
日以继夜地抢运着,滞留在宜昌城内的,
9万吨重要的战略器材,
这些是当时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工业的精华,
也是我们整个中国仅存的一点元气!
如果这些落入日本人手里,
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时长江上游地段暗礁林立,
40天后就要到枯水期了,
到时候大中型轮船都将无法航行。
此时,宜昌城内,
已经聚集了接近150万的难民,
那边刚刚争分夺秒的完成任务,
这边他便果断下令,开始转运难民,
票价只收平常的十分之一,儿童全部免票,
所有舱位都改成坐票,
以节省空间,实现运输人员最大化。

他这样的“赔本买卖”,
让所有怀疑他发国难财的人们,
都羞愧不已,
清者自清,当初的谣言,不攻自破!
而他接下来所做的事情,却几乎,
将他付出半生心血的民生公司,
毁于一旦!




“枯水期”来了,长江的水干涸了,
民生中水位的轮船已经不能在川江航行了,
可是,还有三分之一的物资没有运出去。
为了赶在停运前运完所有物资和百万难民,
他高价加雇3000多工人,
同时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
他组织民生公司的所有职员,
改用木船和绞盘拖船装载,
他们要用人力把剩下的物资,拉过川江!


抢运的夜色中,
工人们抬着机器喊出的号子声,
拖轮拖着驳船驰骋在江面发出的汽笛声,
轮船的起重机发出轧轧的金属声,
这一切都汇成了,
一曲悲壮的中国命运交响乐。


终于,在12月初,江水低落之前,
堆积在宜昌的主要物质,被全部运走。
9万吨战略器材,150万中国人,
在40天之内转运成功。
他真的完成了这个在所有人看来,
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的这次抢运行动,
也被海内外誉为中国版的
“敦刻尔克大撤退”!

当时蒋介石听到这个消息,
激动到无法言喻,他紧紧握住拳头,
对着所有军官,只说了一句:
作孚兄,是真正的“民族英雄”啊!




坚强的人只能救赎自己,
伟大的人才能拯救别人。
之所以把“宜昌大撤退”比作“敦刻尔克”,

是因为,除了拯救了150万国人的性命,

更因这次抢运出来的,

兵工厂和民营企业的机器设备,

足可以造出30万枚手榴弹,

7万枚迫击炮弹,

6千枚飞机炸弹,

20多万把十字镐......

正是这批他抢运出的重要物资,
保存了中国工业的命脉,
也扭转了之后整个抗日战争的局势,
让中华民族脱离了濒临亡国的危机。

然而,

宜昌大撤退不同于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是,

敦刻尔克大撤退依靠的是,

一个国家强大的力量,由军事部门指挥完成,

而宜昌大撤退则是以卢作孚一己之力,

以他永不气馁的决心和钢铁般的意志,

独自艰难完成的一次震撼世人的壮举!


而后来,人们才知道,
这场大撤退造成民生公司,
16艘轮船被炸毁,
116名员工牺牲,61人受伤致残......
各种损失达一亿五千万元以上,
这致使民生公司产生巨大的财政危机,
公司也几乎濒临破产!
与此同时,
一场毁灭性的灾难也正在不远处等着他......





1949年历史最大的转折点上,
做出过如此贡献的他,
成为了国共双方共同争取的重要对象,
国民党方面何应钦邀请他任交通部长,
阎锡山也请他任行政院长,
可他都回绝了。
因为他的心,牵挂着新生的中国,
即便那里百废待兴,
他也对新生的中国报以无限希望!




1950年,他拒绝去台湾,
毅然从香港返回内地,
56岁的他组织了18艘海外轮船,
突破层层封锁,从香港驶回大陆,
从此,他将自己的命运,
和新中国紧紧相连在一起!
可是谁能想到,接下来的一切,
令他措手不及 ......

建国初期,战火方熄,百废待兴,
由于业务量不足,
民生公司的经营状况没有得到改善,
公司局面非常不稳定,
财政入不敷出,工资都很难发出来,
他为此忧虑重重,深感难以撑持,
之后相继而来的“镇压反革命”、
“三反”、“五反”等运动中,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
昔日共同创业的朋友几乎全被强行开除,
他自己也被扣上了“不法资本家”的帽子,
周围人的议论,
像狂风骤雨般砸在他身上。

1952年2月8这天早晨,
曾经像家一样温暖的民生公司,
竟打着:
“欢迎卢总经理老实交代”的标语迎接着他,
自己平时关心爱护的助理,
竟也都跳出来辱骂他!
当天晚上7点,他走回卧室,
对他的孩子说了一句:“我累了,需要休息。”
这一刻,难以挣脱满腔愤激与失望的他,
向这个苍白的世界做出了最绝望的反抗,
也向他为之奋斗终身的民生公司,
做了一场最无奈地告别。
哀莫大于心死,几个小时后,
他被人发现,服用了大量安眠药。

1952年2月8日,
中国航运业先驱,中国一代船王,
民族英雄卢作孚,
选择自杀孤寂无奈地离开人世!



临走前,
他只留给心爱的妻子四行字:
借用民生公司家具,送还民生公司;
民生公司股票交给国家;
今后生活依靠儿女;
西南军政委员会证章送还军政委员会。




他的一生曾手握几千万资产,
生活却异常简朴,
从没想过为自己买地、买房,
身后没有财产,没有储蓄,
连兼职单位送的车马费,
都分文不留地捐出去了。
“捐中国西部科学院”
“捐兼善中学”
“捐瑞山小学”等字样,
这些捐赠的字条和收据,
现在都还保存在档案馆。


他不喝酒,不抽烟,

客人来了他家里,连烟灰缸都没有。

晏阳初在89岁高龄时,

曾写下《敬怀挚友作孚兄》中说:

“抗战时,他有一次病了,

他的家人想买一只鸡给他吃,

连这钱都没有。”

他对人说:
“我没有给我的儿女准备任何财产,
我留给儿女的,是做事的本领。”

在民国时期,
他被作为接近的“完人”备受崇敬:
民国元老张群说:
他是“一个没有钱的大亨”。
晏阳初先生则称赞:
“卢作孚先生是一位“完人”:
梁漱溟先生则誉他为:
“胸怀高旷,公而忘私,
为而不有,
庶几可比之于古之圣贤。”


而如此完人竟这般离世,
可比起他如此般离世的心酸,
更让人痛惜的是,
这样一位中华民族的大英雄,
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
几乎无人知道他的传奇,
更没人记得他最初安葬的位置,
任墓地荒草萋萋......

听说直到他去世36年后,
才有好心的市民和民生老人自发地出钱,
为他捐钱修碑,聊表敬意。
而就从那时起,
他的事迹才像考古发现一样,
重新为世人所提及。




不懂历史的民族没有根,
淡忘英雄的民族没有魂。
卢作孚跨越了:
“革命救国”、“教育救国”、
“实业救国”三大领域,
并且在各个方面都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一生堪称完人,
他这样的民族英雄,
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勿忘英雄昔日恩,
莫寒英雄热血心。
今天重拾英雄的故事,
因为他是我们所有中国人,
都最不应该忘记的人。
致敬英雄,
缅怀英雄卢作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拯救了150万中国人,卢作孚为什么选择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