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全聚德,这些老字号为什么衰落了?
狗不理、全聚德,这些老字号为什么衰落了?来源:正说闲话
百年老号 盛名犹在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全聚德亏损的新闻,根据数据的披露,全聚德从2007年上市到现在,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2020年出现了2.62亿元的亏损,2021年的第一季度亏损了0.47亿元。
全聚德门店
无独有偶,天津的老字号狗不理包子的状况也好不到哪去,2021年3月,北京最后一家狗不理门店停业,狗不理正式退守天津。
全聚德创始于清同治三年,在建国初期曾多次被周总理选为国宴,那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的口号犹在耳畔。
狗不理门店
而狗不理创始于清咸丰年间,至今有100多年历史,因为受到慈禧太后的喜爱而名声大噪,为天津三绝之首。
我们不禁要问,这些老字号是怎么了,百年的根基,怎么就衰落了呢?
盛名难副 徒有高价
说个我亲耳听到的事,我有一个小学同学,幼年时曾到全聚德前门总店吃过一次烤鸭,从此念念不忘,任凭时光荏苒而依旧难忘其美味,每每在吃到鸭子时,就津津乐道,真是曾经全聚德难为鸭。
我相信,这同学的印象可能有下意识美化童年的因素,但可以确定无疑的是,那天他吃到的烤鸭的确是太好吃了,以至于此生难忘。
我后来也到全聚德吃过饭,吃过那的烤鸭和其他菜品,实话说味道还不错,但绝没有到永生难忘的地步。相比菜的味道,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菜价,各种菜品的味道都比其他饭馆高出一大截,招牌菜烤鸭更是直接翻了个倍,要三百多一套。
全聚德宴席
从我切身的消费体验来看,我是不会再去的,现在烤鸭店遍布京城,而且味道也还不错,吃饭讲究的是个实惠,实在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名声,多花冤枉钱。
我在网上又查了查,发现大家的感受跟我差不多,我想有两个原因吧,菜品品质在下降或是因为分店的菜品品质把控不够,口味没有到“惊艳”的地步,而价钱太高,让消费者的体验非常不好。
说了说全聚德,其实狗不理的问题与其非常类似,到网上去查一查发现大批网友在抱怨狗不理“价高还难吃”,一只包子卖到30多块钱,可味道并没有好到哪去。
盛名难副,自然会被消费者抛弃的。
旅游打卡 土著抛弃
据说北京人不吃全聚德,而天津人也不吃狗不理,而他们日渐缩水的销售额全都靠外地人旅游打卡来支撑。到网上逛一逛还都是外地人义愤填膺叫骂上当和后悔的帖子。
打外而不打内,好像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家在西安的朋友对我说,她从来不去那种声名显赫的小吃街,真正的西安美食都藏在不为人知的陋巷里,那些名声在外的地方都是给旅游的人准备的。
狗不理菜单
我还看过一篇文章,上面说茅台镇的人是不喝茅台的,他们会喝当地酿的一些味道很好而且价格也不贵的酒。茅台于本地的老人而言,就是一个赚点小钱的路子,闲来无事的时候,他们就去茅台酒厂排队帮外地人买酒,凭此赚几个两三百的小钱。当地人说,不明白外地人怎么会那么喜欢茅台,他们也不觉得那个酒好在哪。
看来,盛名是一袭华丽的袍子,可以吸引不明就里的“老外”,却不一定能打动司空见惯,谙熟门道的人。
先人遗赠 望且珍重
这些老字号都是先人的遗产,是他们辛劳和智慧的结晶,它们都曾经出类拔萃过,甚至很多开一个行业工艺及服务之先河,才可能历经百年而声名赫赫。
有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叫熵(我一直有些质疑用这个做比喻是否恰当,但是还是抖胆用了),任何粒子的常态都是随机运动,也就是"无序运动",如果让粒子呈现"有序化",必须耗费能量。这个熵的概念如果用来解释商业现象,或是日常现象,那就是任何事物不可能维持原状,他最自然的倾向就是自然衰减。
如果要减缓这种倾向,就要不断地向其输出能量。
用这个逻辑来解释老字号的经营,就可看出其实衰落合乎常理,但要让它维持好的状态,就要持续地用心经营,否则再深厚的老本也会被耗光。
传统需要维护,老字号要有匠心精神,不能让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和优良传统走样和打折,绝不能敷衍了事。
另一方面,时代在进步,老字号也需要与时俱进,要不断去研究新生代人群的消费习惯,在产品设计和营销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
毕竟能让上百年的技艺活色生香地摆在餐桌上,这本身就是一件特别有气质的事,真心希望老字号们都“活着”,而不是将来有一天只存在于博物馆里,空余一段往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