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贺安|人民经济与斯大林他爸的裤子
一个经济学家突然抛出“人民经济”,要取代“市场经济”,引起一片哗然。《马说西东》却想起一个苏联时代的笑话。
有一个记者问一个农夫:你是人民吗?
农夫连忙说:我不是。
记者又问:哪谁是人民呢?
农夫说:斯大林他爸。
记者惊问:为什么是斯大林他爸?
农夫说:因为他说他是人民的儿子。
马贺安真的担心:所谓人民经济,最后都成了“斯大林他爸”的经济。
另一个经济学家向柞松痛骂说:
所谓的人民经济,不就是人民公社吗?自主性不就是闭关锁国吗?在地性不就是画地为牢、自给自足吗?人民性不就是重新回到一大二公吗??
这样的人民经济,80后出生的几代人,没有经历过。但那样的苦日子,仅仅过去30年而已。公社是“人民”公社,社员们穷得裤子都穿不上。彭德怀回乡,发现一家数口就一条裤子,家里来了客人,女青年们只能蹲着。因为光着腚。
那个时候,人民经济就变成了“斯大林他爸”的经济:物质与享受,是按“辈份”享受的。
斯大林他爸的裤子
还说裤子吧。那个时候,“人民经济”首先保城市,因为那是脸面么。乡村都偏远,贵人、外宾都不去,看不见。农夫们衣衫褴褛,但城里人还有“布票”,一人一年一丈五尺五。计划供应,就这么多。但与缺衣少布的乡下人比,城里人已经算是“斯大林他爸”了。人民公社的农夫们,只好盯上了用完后的尿素袋子。那时候,人民经济虽然宣扬“自给自足”,但化肥自已生产不了,主要靠进口。进口尿素袋子,都是化纤布做的,就成了宝物,染一染,正好做一条裤子。但“日本”“尿素”这4个汉字总是染不掉。
这种尿素裤子,人民公社社员们也很难得到,只有村干部才能享受。这些人才是农夫口中的“斯大林他爸”。当年, 谁是“斯大林他爸”一目了然:“来个村干部,穿的化肥裤;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
一个流满口水味儿的观点
有网友从箱子底翻出一本70年前出版的《关于人民经济》(1951年),来影射温铁军“开倒车”,“嚼有人嚼过的馍”。一股口水味儿。
我们不妨从这本散发着霉味儿的小册里,看看上世纪那个“人民经济”是个什么样子。
河南省委宣传部所属的《映象新闻》网的一篇题为《年轻人不知啥是饥饿?》的文章,回忆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饥饿现象:
“尤其是豫西地区,舔碗可以说是家家户户的日常。”王全礼说起年轻时一个令人头皮发麻的回忆,一个刚嫁到本村年轻小媳妇儿,由于不好意思当着一家人的面舔碗,回到屋里便遭到了丈夫的一顿打。”
在一些人饿得使“舔碗”成为民俗的同时,有的阶层却过着另一种生活。中国新闻网(2009年12月25日 )一篇文章,介绍了当时第一夫人江青的“一日生活”:
“护士听到铃声,便把事先准备好的漱口水、麦片粥用托盘快捷轻盈地端到江青的床边”。
看到麦片粥了吗?
直到今天,麦片粥都是进口的、非普通百姓吃得起的食品。“斯大林他妈的经济”也不错。
为什么不再尝尝苦日子呢
我的一个学生,不大不小的企业主,看了这篇小文内心可能抵触,就小心地问我:(人民经济)为什么就不能尝试一下呢?
我们已经试过了。一大二公啊,自给自足啊,私人老板打倒啦,工厂商店都成了人民的啦,等等。看似气贯长虹,它造成了老百姓大面积的贫困与饥饿。只是让“斯大林他爸”过上了好日子。从上世纪五十年一直到八十年代末。直到改革开放,放开政治的禁锢,解放私人权利,向世界敞开怀抱,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什么还要将苦日子再试一遍呢?
我的这位企业主学生没有吭声。
经济学家向祚松痛骂说:“温铁军的胡扯,已到了信口开河,不顾经济常识的荒唐程度。温铁军,不是人民的敌人吗?”
《马说》看来:人民经济,其实是人民的敌人。
来源:“马说西东”微信公众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