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九传奇
上下九传奇来源: 历史现场
上下九其实是两条马路,以前叫上九甫、下九甫,现在叫上九路、下九路,从人民南路至恩宁路,全长一千多米,实际上把第十甫也包括在内了。自清末民初以来,它就一直属于荔湾的商业中心地带。清代晚期,作为商界“灵魂”的文澜书院,便位于下九甫的绣衣坊,广州商界的许多重大事情,都在这里经绅商代表讨论决定的。
西关住宅密集,商铺鳞次栉比,最怕“火烛”,一旦失火,往往出现火烧连营的惨剧。西关历史上发生过几次有名的大火,造成的人命与财产损失,几十年后人们谈起来,仍然心有余悸。因此,防火一直是西关商界的头等大事之一。当年在主要街道上,相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竹搭的瞭望岗,有专人值班,负责监视哪里有烟火冒出。在上下九有一个报警处,每当有火警发生,人们便敲响钟声传警,所有商户都要自备水桶参与灭火。人们根据钟声来分辨失火的地方,火在上下九的北面连敲五响;火在上下九南面连敲六响。上下九在西关商业圈的中心位置,钟声一响,四面可闻。
1931年,陈济棠治粤时期,广州城市建设,一日千里,处处架桥筑路,三年之内,广州市开辟了三十多条马路,其速度相当惊人;到处都在盖房子和整理内街街线;西村工业区蓬勃兴建;从洲头咀至海珠桥脚,处处填土筑堤,几十座大大小小的码头,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政府在广州划定三个商业区,重点发展,上下九是其中之一。
在这一轮的市政建设高潮中,上下九狭窄的街道被扩筑成宽17米的马路,建起了美轮美奂的骑楼,百货业、饮食业、金银业纷纷进驻,把这里的商业,推上了一个台阶,愈显繁荣。直到今天,上下九仍然是广州骑楼建筑保护得最完好的地区。在广州市政府公布的首批14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中,上下九至第十甫作为“广州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骑楼建筑传统商业街”被列入其中。
十三行时代,上下九是豪商巨贾的私家园林;鸦片战争后,文澜书院是广州商界的“众议院”,呼风唤雨,点石成金;进入民国以后,上下九又成为众多工商业巨子的摇篮。何贤这个名字,在澳门无人不知,回归前就是葡萄牙、中国及澳门公认为澳门华人领袖,有“外交大臣”、“影子澳督”和“澳门王”之称。1930年,刚出道的何贤就在上九甫与何善衡合伙开设汇隆银号,何贤任司理,他的弟弟何添也在银号当练习生。何贤昆仲和何善衡后来在港澳地区工商界,都是领袖群伦的人物,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率先进入内地投资建设的港澳商人。
何善衡是恒生银行的创办人之一,香港商界流传着许多他的故事,其中最令人感动的是,1950年他店中的伙计陈震夏要返回大陆定居,临行时交了一万元给何善衡,托他代为保管。三十年过后,这一万元经何善衡的悉心经营,已变成了一亿元。何善衡与陈震夏亦早已失去联系,但却始终没有忘记昔日之托,四处打探下落。几经周折,终于和陈震夏联系上了。这位旧伙计对自己意外成为亿万富翁,愕然不知所措。何善衡遂建议把钱分为三份,一份用于支持国内的教育、卫生事业,一份用于支持香港的社会福利和教育、卫生等事业,一份留给自用。陈震夏欣然接受,于1983年成立了华夏基金,广做善事。
这种君子有道,不欺暗室的诚信,正是何善衡、何贤、何添等老一辈商人,年轻时在上下九这种“竟街兼巷无诈无虞”的商业氛围中,耳濡目染,培养起来的,又从广州带到了香港、澳门。
1937年,十八甫发生火灾,再次火烧连营,许多商铺在灾后都搬到上下九,西关商业的重心,遂由十八甫逐渐转移到上下九和第十甫了。1958年,上下九被定为广州三个全市性一级商业中心之一。
按1998年的《荔湾区志》的记载,抗战胜利后,上下九已是一条极繁荣的商业街,北侧多是金铺、鞋铺,著名店铺有鹤鸣、吴志记、潘常兴、美施等鞋帽店,以及大吉、大喜、福生、锦华等床上用品店;南侧是花纱棉布庄、服装店、百货店,纶章、仁章、上海、唯一、同章、天生、广公诚等,都是广州人熟悉的绸缎店;还有信孚、自良、文华等呢绒店、服装店,大同、天工、新华、大利百货店,大陆钟表店,三红、雪红、华南、亚洲等摄影店,都是在广州人中有口皆碑的名店。上下九的灿盛丰美,让人无暇东顾西盼,专注于一个亮点已足可留连半天。
信孚服装店,原名信孚成记,创于1880年,最初设于沙基,专为沙面的外国人、洋行高级职员和海关官员制作西服,全部面料、辅料,都采用进口货;所雇用的工人都是手工精巧的大师傅,量身、裁剪、试衣等重要步骤,全由一个师傅全包,车缝亦有专人,因此质量无可挑剔,1942年迁到上下九,是当时广州四大洋服店之一。
鹤鸣鞋帽店创于1948年,是上海鹤鸣鞋帽店的分店。见识过鹤鸣皮鞋的人都会赞不绝口,做工确实精致一流,钢包头,轧花,全牛皮底子,美观大方,质量上乘,鞋里面有烫金商标和鹤鸣鞋帽店的编号、尺码。据说一头牛只能做两双这样质量的皮鞋,穿得上自然成了身份的象征。
纶章纺织品商店是广州著名的老字号,前身是盛记布店,始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以经营纯棉布为主,后来增加了小批量的丝绸经营,招牌改为纶章丝绸店。1949年,商店顶给了一位香港服装商。在1950年代的公私合营大潮中,国家对棉布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凡经营棉布的商店都要按地段归口合并经营,纶章、华发、新正大、粤华、上海、合成等棉布店和唯一丝绸店、声昌纱绸店合并归一,组成广州市公私合营纶章棉布商店。
1970年代初,纶章设有上海专柜,销售上海生产的新花色化纤棉布,当时上海的产品声誉甚高,备受广州人青睐。1975年涤棉布(俗称“的确良”)开始面市,风行一时,许多人都以“的确良”为新潮。湖北沙市、襄樊,河北邯郸、湖南、陕西等省市都纷纷来广州,以纶章为展台,举办各种花色布展销会。每逢有这样的展销会,天刚蒙蒙亮,纶章门前便排起长龙,肩背相望,人潮涌动,直到晚上打烊时,顾客还是水泄不通。那种盛况,对于许多老广州人来说,依然记忆犹新。
1956年开业的广州市妇女儿童用品公司,是当年广州市三大百货零售商店之一(另外两家是南方大厦和中山五路百货商店),经营家庭日用品、食品、化妆品、皮鞋皮具、服装、婴幼儿用品、床上用品、家居用品等。其中,妇女儿童商品共三万多种,是广州市经营妇女儿童商品面积最大、品种最齐全、档次最高、质量最可靠的主题商店。2010年被广州老字号协会认定为“广州老字号”品牌企业。
永安百货公司,原来也是上下九的一家大型老字号,创于1947年,1958年合并了大光、三友等16间小店,在百货业内拥有很高的地位。最有名的是它代理上海著名品牌皇后牌毛线,令许多妇女趋之若鹜。不过,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1980年代,永安百货首创购物抽奖活动,以“爱我中华,修我长城”为主题,承诺将活动期间的营业额提取一部分捐给“爱我中华,修我长城”活动。而且购物达到一定金额的顾客,还可以参加抽奖,一等奖是摩托车一辆。这在当年可是一份超级巨奖,一时风魔全城,人们争先恐后,涌往永安抢购,店内店内,人满为患,扩音器不断呼吁大家遵守秩序,依然难以控制汹涌的人流。1995年全盛时期,永安百货的年营业额逾亿元。
然而,衰成败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在十甫名都商厦、名汇商业大厦等现代大型商场相继开业的同时,老广州人十分熟悉的永安百货公司,在广州经营了56年,却在2003年9月22日结束了营业。那天我特地赶去看看,公司门口人行道上一块孤零零的告示牌,上面简单地写着15个字:“本公司因危房疏散,是日起停止营业”,竟连一句与市民惜别的话语也没有,便草草谢幕了。
雕塑“马踏飞燕”
从1995年9月开始,第十甫、下九路辟为晚间步行街(上九路并非步行街,但人们已习惯称上下九步行街),其后发展为全天步行街。当时号称是“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从此上下九的名气更大,来参观、购物的人流量不断增加。入夜以后,万灯齐发,霓虹闪烁,商场内外,骑楼内外,衣香鬓影,欢声笑语,整条马路就像一条色彩斑斓的河流,在每一个人的眼波中流转。
1998年,为了进一步提升上下九的“商业档次”,荔湾区斥资数千万元,全面整饰步行街沿街外立面,全部刷上鲜艳的颜色,所有临街窗户都装上木嵌彩色玻璃,有些在屋顶加了顶仿古的帽子。从穿衣戴帽工程开始的第一天起,民间的争论就蜂起不息。面对光鲜闪亮的老房子,一位市民奚落说:“所谓‘穿衣’,就是把旧房子粉刷一新,一色粉色系列,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原来材料的肌理全然消失。”批评者冷嘲热讽,“就像一个女孩,涂上俗气的庸脂俗粉、化妆品,把原来个性的美都掩盖掉了”,真古董变成了假古董。
穿衣戴帽后的上下九,岁月留在骑楼建筑上斑驳、陈旧的生命印记,已消除殆尽;老房子的历史感与沧桑感,亦索然俱散矣。
近年沿着上下九步行街,陆续建起了18件以商贸、民俗为主题的城市雕塑。2007年,南广场安放了一尊9.9米高的国家旅游城市标志雕塑“马踏飞燕”,成为上下九一个地标性的景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