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凭什么击败南京武汉杭州,成为唯一以城市命名的国家科学中心
合肥凭什么击败南京武汉杭州,成为唯一以城市命名的国家科学中心来源:百家异闻
近段时间,中兴通讯、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陆续被美国或封杀,或阻挠,惊醒了国人。我们深刻意识到,当前中国各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但在相关核心技术领域有待突破——这就必须加强创新,大力推进核心科技发展。
说到科技创新,就不得不提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合肥。
2017年1月10日,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批复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方案,举国关注。很多网友都在思考,为什么合肥能在上海之后,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虽然合肥有中科大,但南京的南京大学、武汉的武汉大学、杭州的浙江大学,在民间高校排名中都不弱于中科大!
那么,合肥到底有怎样的凭仗和底气,一举脱颖而出呢?要知道,凭借国家科学中心的优势,随着这次中兴事件发展,未来中国将不惜一切代价发展核心技术,合肥将是最大受益者之一!
现在,咱们就来全方位了解下,合肥这座创新之都的科技实力!
合肥凭什么能率先成为国家科学中心?
国家对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定位,是基础型科研实力。关键是基础型科学平台,而不是应用型科研实力。在基础型科研上,全国只有北京和合肥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合肥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和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大科学平台。合肥拥有4个国家实验室,6个大科学装置,自建7个大科学平台。但国家重点实验室属于应用型科研平台,不属于大科学实验室。无法和国家实验室相提并论。
合肥拥有的是:
国家实验室: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磁约束核聚变国家实验室
大科学装置: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合肥先进光源(HALS)、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AEOS)、强磁光综合实验装置
创新中心和转化平台:人工智能中心、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超导核聚变中心、联合微电子中心、智慧能源创新中心、半汤大基因中心、离子医学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气环境监测国家工程实验室
周边项目:中科院(安徽)科技产业创新平台、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合肥分中心、中科院微电子所下一代通信芯片研究院、中国信通院合肥研究院、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产业研究院合肥分院、中科院广州生物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肥研究院、中科院安徽中领环保技术研究院、中加健康管理国际科创研究院、安大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因为合肥拥有中科大和中科院这两个参天大树,在基础科学研究上积下数十年之功,在与南京、武汉、杭州等城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不显得突兀。
合肥,中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中国第一个科技示范城市,中国三大科技中心城市之一,中国三大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城市之一,世界科技联盟会员城市,成为世界科学界尖端人才的汇聚地,拥有四个国家实验室,成为中国仅次于北京的创新中心。历史上,合肥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多项“第一”,近年来,合肥更是站在世界科学前沿,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果,频繁地见诸世界各大媒体,不时引发世界科技界惊叹和兴奋!
近年来,合肥每年的SCI论文和EI论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中国处于第一,或第二,而论文原文被引用次数和引用率也是中国最高的城市!
日前,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2016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合肥研究院的SCI收录论文总数位居全国科研机构榜首,EI收录论文总数继续蝉联全国科研机构第2位,以第一作者发表国际合著论文数在全国科研机构排名连续两年保持第1位。
SCI发表是指把科学研究论文发表在SCI期刊上,在学术界一致认为,论文发表在SCI期刊上是一种对原创者科研成果的最高认可。
这里有世界规模最大的大基因工程基地(巢湖半汤),成为基因工程诺贝尔奖获得者心中的圣地,聚集了生殖医学、基因检测、生物信息分析、绿色超算、CAR-T细胞治疗等领域的科学家和博士,构建了基因测序、解码、算法和应用的完整产业链,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生命科学高地!
作为创新之都,合肥还有世界最尖端的量子通信、铁基超导等原创性成果,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超导技术、雷达、智能语音、核聚变与强磁场等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建成全球首个量子通信城域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导研制成功世界首颗量子卫星。
合肥,站在未来的科技制高点,前瞻性原创性的科研实力在中国国内可谓首屈一指。
欧美主流媒体甚至认为,合肥,是世界未来的创新之都,世界未来的硅谷!而世界科学界最敏感,反应最快,越来越多的世界顶级科技公司在合肥成立研发基地。中德,中美的科技合作项目也已经在合肥落地开花。中国国内的顶尖大学或一流大学,也纷纷在合肥成立研究基地,或在合肥建立分校。
合肥,是一座以科技为基础,以科技为主导,以科技创新为灵魂的城市。这里的科技项目众多,声谷、智能机器人、语音、量子信息、超导等等,正在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而这些科技项目正是人类未来科技发展趋势!
合肥是唯一以城市命名的国家科学中心!
目前中国三大国家科学中心: 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从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北京怀柔还是上海张江,都只是这两座城市的一个地点,唯有合肥是一个市!
从布局上看,三大国家科学中心发展规划各不相同。北京和上海的重大科学装置,集中在各自规划的地区内。唯有合肥不仅有集中布局,也有全市布局!
首先,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按照建设规划,到2020年建设的成效将初步显现;到2030年,建成世界级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在六大科学领域取得重大原创突破,全面建成世界知名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张江要基本形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基础框架,重点开展四个方面工作:1、建立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2、推动设施建设与交叉前沿研究深度融合;3、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网络;4、探索实施重大科技设施组织管理新体制。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聚焦能源、信息、材料、生命、环境、先进制造六大领域,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催生变革性技术。预计中心将于2020年基本建成;2030年成为国际一流水平、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我国科技长远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等大科学装置已经投入运行,并陆续取得重大突破。未来还会有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聚变工程实验堆、先进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气环境综合探测与实验模拟设施、超导质子医学加速器有更多的大科学装置等在合肥建成。
从三大科学中心规模上看:
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规划面积约100平方公里,致力于打造我国最高科技水平的科学研究和人才聚集高地,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均衡”的原则,怀柔科学城将强化配套服务,全面提升周边地区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将整合优质服务资源,在住房、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医疗服务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便利。
张江科学城规划面积约94平方公里,总的定位是科学特征明显、科技要素集聚、环境人文生态的市级城市副中心,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城。重点是推进从园区向城区转变,从科技向科学转变,从道路向街道转变。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核心承载区位于合肥高新区,分为三十岗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滨湖科学城,巢湖半岛科学城和巢湖半汤科学城。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相比于北京上海,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属于集中布局,全域联动,整座城市都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规模更宏大。
为什么会这样布局发展?这是因为,北京和上海承载了更多的城市功能,如,北京承载了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和科学中心;上海承载了全国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科学中心;合肥只承载了全国科学中心,因而相对单一。
合肥对高端人才方面重金引进!不怕花钱
很多人说合肥工资低,吸引不了人才过来。但实际上,合肥对高端人才的角逐是全国领先的,不惜下血本的,放政策、给高薪,要钱给钱要房给房。很多千人计划专家辗转许多城市,最终选择了合肥。
合肥为什么能让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背井离乡来中国?除了理想和情怀,最实际的因素是:钱!合肥能给高端人才开出原有工作2-3倍的工资,合肥物价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又较低,所以吸引了大批国内外高端人才!
此外,院士数量也是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目前的行情是,一个城市如果引进一个院士,大概要花5000万人民币。 截至目前,合肥市共有安徽省院士工作站47家,其中建在企业的院士站31家,建在高校或科研院所的院士站15家,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共建的院士站1家,集聚“两院”院士52名。目前在肥服务的“两院”院士总数已达108名。
截至2017年12月,合肥共有各类人才173.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86万人。 其中,在国家级以上人才中,两院院士108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74人、国家“万人计划” 专家10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52人。
在省、市级人才中,安徽省“百人计划”专家113人、安徽省“特支计划”专家76人、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76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325人次、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272人、合肥市“百人计划”166人、庐州英才79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806人。
国家将不惜一切代价发展科研。合肥,拥有大量的“国之利器”大科学装置,“国家意志产业”显示屏和芯片,加上大量的基础科学研究,肯定会得到中央从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为合肥点赞!相信合肥的明天会更好!(综合自“张弦哥”微信平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