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故里 发表于 2019-3-6 12:54:39

这篇文章,触动了很多潮汕人

这篇文章,触动了很多潮汕人

来源:南方都市报

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有一种非遗舞蹈——
英 歌



有这样两位老艺人,在他们八十岁高龄之际,还在传承,他们就是现年79岁的姚坤荣和80岁的方灶老师傅。




在明朝之前就已形成的英歌是一种融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民间舞蹈,广泛流传于广东潮汕地区。

2006年5月20日,广东省普宁市、汕头市、陆丰市联合申报的“英歌(普宁英歌、潮阳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余年的时间过去了,由潮阳区海门镇英歌队身上,我们可以一窥大部分潮汕英歌传承的现状。








春节期间的英歌表演





观看的人非常多

英歌表演一般是在春节游神期间和游神队伍一起巡游的,而当地的英歌,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因破四旧而中断。

春节的游神活动恢复后,海门镇碍于一些客观原因没有成立新的英歌队,经常还要去外地请队伍过来表演。

2009年,由当时的镇政府主导,民间老艺人姚坤荣,林松源(已仙逝)带头,成立和睦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筹建英歌队。当时在杨坤松(已仙逝),李海安等人的推动下,海门镇在几十年后重新有了自己的英歌队。



筹建一只英歌队,对于拥有十万人口的海门镇,学员自然不缺。但是教练谁来担任呢?

这种已经失传几十年的民俗舞蹈,当年有学过的现在都已经上了年纪。迫不得已,姚坤荣老人再去请出当年有参加过英歌的方灶、林老铁、林乌殿三位老人一起做主教练,当时四人的平均年龄是69岁。

四位老人就这样重新拿起放下了几十年的英歌槌,带着几十名少年重新跳起英歌。而今,有的老艺人由于身体原因陆陆续续退出,只剩下姚坤荣和方灶两位老师傅还在坚持。



海门英歌表演的套路主要有三下和十三下。里面包含的招式有大鹏展翅、连环手、龙虾展须、铁索鼓、田螺圈等。

由于历史原因、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潮阳英歌形成慢板、中板、快板三大类别。三下是慢板英歌,由祭祀舞蹈和民间舞蹈融化而成,是潮阳英歌最早的流派。十三下属于中板英歌,是后来吸收了戏曲、武术而形成的。而在潮汕一些区域流行的快板英歌,则是晚期融入更多元的文化形成的,表演起来也更加壮观,招式变化更多。



英歌表演相当耗费体力,尤其是中板的十三下,所以海门的英歌队在春节巡游的时候会表演一段,休息一会,毕竟会连续表演好几天。在休息的时候,附近的居民通常会端上茶水慰劳一下巡游队伍。




中午休息时间,习地而睡。








海门英歌队重新成立的十年来,不断有成员因工作或学业而退出,也不断有新的血液加入。今年队伍年龄最低的,是正在读初一的林加奇、林俊涛。他们都是因为喜欢英歌才加入进来,家里人也很支持他们。


林俊涛(左)、林加奇(右)

现在在广州工作的冯木进是十年前进入英歌队的第一批学员。每年春节前后,他都会回到家乡和团队一起训练跟演出,十年来不曾中断。因为,他觉得这是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有责任去传承下去。


冯木进(左)正在化妆。


春节表演期间,队员们需要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准备化妆

文化的复兴,传统的重拾
一直在我们身边发生着
因为这些有心人的坚守
文化的传承才会更好地延续下去
致敬每个为传统的继承努力过的守艺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篇文章,触动了很多潮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