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印的进取心或者叫野心,英文是motivation。因为常怀此心,所以喜欢折腾(中国女翻译的神译为z-turn,也可译为alliswell)。这种折腾是以长远目标为方向的,就是我们少年时常喊的口号“时刻准备着"。你看劈柴,家里那么穷,他在斯坦福毕业后并没有急着去找工作挣钱,而是又去了大名鼎鼎的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拿了MBA。微软的CEO纳德拉在职业生涯初期,平时在公司应对繁忙的工作,周五下班就从西雅图飞到芝加哥横跨半个美国去上课,整个周末都耗进去了,整整辛苦了两年,最终获得芝加哥大学MBA学位。他们这样做为以后走上最高层夯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去年刚去世的名博主润涛阎, 以观点精准老到著称,他很久以前有一篇比较老中老印的文章很有见地。他认为老中骨子里认同了“当螺丝钉” 的人生价值观。老印所受到的教育是要成为“螺丝刀”去拧“螺丝钉”。老中认为老印抢了自己的位子,其实不然。老印抢走的位子与老中无关,他们抢走的是犹太人或美国白人的“螺丝刀”位子。
这一点刚好与去年三月的一篇专业论文观点相同,那篇论文发表在PNAS上,第一作者是MIT斯隆商学院的教授 Jackson Lu,共同作者还有密西根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者(最近中文报道忽略了后两位作者, 只说是MIT的研究成果,是不是因为第一作者是华人?)。文章的标题是"Why East Asians but not South Asians Are Underrepresented in Leadership Posi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为什么东亚人而不是南亚人在美国的领导位置上人数不足)。根据文中的统计,南亚人不但比东亚人获取(attain)更多的领导岗位,甚至也甚于白人(more likely than whites to do so)。
(, 下载次数: 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三、自信侧露(Assertiveness):
Assertiveness这个词正是上面提到的论文里用到的,中文还不好翻译,找不到特别贴切的对应词。我不想用霸气侧漏,因为印度人的自信恰到好处,既不过于谦卑,又不显得霸气,而是气质上自然流露出来的那种信心。这正是领导力所必备的素质,表现在语言上清楚从容,行动上果断坚定,所以我们老中总觉得老印都是“凡且信”(来自杨笠的名句:为什么他们那样的平凡,却又那样的自信?)。
而东亚人含蓄被动的沟通方式,与美国文化和职场标准不匹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印为达到目的,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畅所欲言,直抒己见,甚至进行建设性的对抗。这是我们老中自己不太能舒服地做出来的,别人这样做我们也不欣赏。我们常认为老印aggressive(强势)讨厌,那是拿我们中国文化的尺子来量的。你眼中的aggressive在老印老美的眼中,可能反而是优点,是有主动性。
记得多年前,我送孩子去参加一个活动。参加活动的大多数是老中,也有个别老印。活动中大人们没事,华人家长聚在一起聊天。有一个印度妈妈非常着急,很想参与,但她听不懂中文,又不想遗漏重要信息,于是走过来对我们说:很高兴能认识大家,我很想参与大家的讨论,可惜我不会中文。当然我应该去学中文,但是你们知道这对我来说太难了,也来不及了,而且我也太老了。大家能不能用英文?她这样一说,我们大家当然也不好意思了,只好随她了。你看她情商也很高,她知道无权要求大家迁就她,就首先说是自己的错(不会中文),然后求得同情。我们老中就不好意思这样做。
上面提到的卢教授(Jackson Lu)/MIT的论文,对比了东亚人(主要包括中日韩三族)和南亚人(主要是印巴和孟加拉裔)。为了尽量消除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研究团队在研究时对英语流利程度、教育和社会经济地位等情况类似的人群做了控制选择。
研究人员收集了2010年至2017年间五百强公司的数据,结果发现:美国每百万南亚裔平均有2.82位CEO;每百万白人中有1.92位CEO;而每百万东亚裔只有0.59位CEO,几乎是印度人的五分之一。很显然东亚裔在美国遇到了竹子天花板(bamboo ceiling)的限制。我觉得用竹子比喻很妙,真的隐含了东方文化中竹林七贤与世无争的性格。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因为语言吗?不。前面已说,他们对语言水平的影响已做了消除处理,是对比英文水平相似的人群,比如华二代和印二代就没有语言上的优劣之分。
是因为进取心(motivation)吗?不同于笔者的前述观点,研究团队发现两者在工作上的进取努力程度同样高。
是因为偏见(prejudice)吗?也不是,他们发现东亚裔比南亚裔更受青睐,受到的偏见反而更少。
那到底是什么呢?问题正是出在assertiveness上,这被认为是最显著的差别。卢教授说,“在儒家思想的强烈影响下,东亚文化鼓励谦逊、和谐与稳定。东亚人在文化上可能不太愿意大声说出自己的观点。”诺贝尔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的著作《争论不休的印度:关于印度历史、文化和认同的笔记》(The Argumentative Indian: Writings on Indian History, Culture and Identity) 中也提到,印度文化鼓励辩论和争论,这与儒家文化形成了鲜明对比。印二代的教育上也体现了这一点,他们从小就热衷于参加各种辩论和演讲比赛,家长们也积极志愿做裁判。 (, 下载次数: 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卢教授等人的论文最后提出的建议是敦促美国主流社会充分意识到东亚文化背景的差异,调整对领导力才能的固有认识,包容多元文化,体认到成功的领导力可以有不同的风格。
卢教授的用意当然是好的,但是太过于理想化了,要等主流社会的整体改变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和时间的。窃以为,真正最有效的快速解决办法就是我们华裔从自身做起,入乡随俗,自我完善,英文里有句谚语,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需要注意的是,在我们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我们切不可做过头了。我们华人大多数人的缺点是缺乏自信,但是也有少数人一旦爬到高位,就变得霸道跋扈,这是从封建专制文化带来的恶习。表现为不尊重人,缺乏倾听的能力,喜欢打断别人的话,交谈中不是试图去理解别人、去思考对方有无道理,而是盘算着如何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特别在乎自己的自尊心和面子,甚至有时yelling。以为这样才是说一不二、雷厉风行的领袖风范,其实依仗的是自己的职位带给别人的压力,而不是来自个人魅力或管理才能,后者才是让人心悦诚服的领导力。威权和威望是两码事,自信和自负也是两码事。所以对人对己都要有正确的认识,切不可错把平台当能力。
四、沟通能力:
注意:沟通能力并不等同于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好只是沟通能力的必要条件,但沟通能力好还需要较强的逻辑水平、交流过程中对对方想法的准确理解、说服或者是被说服的智慧、抓住主要问题并简化枝节的效率意识、探准对方需求获取双赢的本领、说话的方式方法、鼓舞激励团队的技巧,等等等等。
不说英文,就说我们老中用自己的的母语讲述事情,有的人就可以条理分明、语言生动、表达流畅、简明扼要、言简意赅,但也有的人讲话拖泥带水、主题分散,有时前言后语重复,甚至是车轱辘话,豆腐三碗、三碗豆腐来回转,但同时又往往遗漏关键信息的必要交待,还时常开始时铺垫冗长让人摸不着头脑或失去耐心。这些都是由于从小缺乏训练、表达机会常常被大人剥夺造成的。所以不要抱怨是英文阻碍了自己的前程,实在是沟通能力有待加强,就算英语成绩得了高分也不见得比得上敢讲会讲的老印。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个老中的白人老板有事请了一天假,布置老中做一件工作。第二天早晨老板来了后,老中迫不及待的向经理表功,首先告诉老板昨天大事不好,在工作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这个麻烦那个麻烦(停电了,着火了,等等等等),他如何采取了这种做法那种做法分别克服了这些麻烦,最后终于解决了。大讲特讲,一五一十,讲了十分钟。你觉得老板会有耐心听下去吗?老板不急才怪呢。老板最关心的是什么呢?是结果!老中应该开门见山地就告诉老板,昨天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都解决了(放心!),然后再看老板有没有时间听他详细啰嗦。
我们都受过专门的训练,中学课文里就有新闻范文(记得那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新闻稿怎么写的吧?):所有的新闻稿最开始的第一段就是开门见山的简要叙述,就是整个新闻的要点和结果(这个叫导语)。看看最近的奥运新闻报道就知道了,第一段一定会说是什么比赛,谁对谁,赢了还是输了,下面几段才是细节。科学论文也是这样,最开始要有摘要,说出结论,然后才是步骤过程讨论等。你又不是在叙述悬疑侦探故事,没必要图穷匕首见,把结果藏在最后才和盘托出。老中习惯先细节后结论、先罗列再总结,大概是受了归纳法的影响。其实要改变习惯,用演绎思维。以后和老板汇报工作,少废话,先抛出导语来。
老印的沟通能力的确很有一套。最突出的就是现在贵为谷歌CEO的劈柴。他为什么能上位,别的才能不说,他有一绝,其他人都望其项背:他是公司里面唯一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人。两位创始人的话别人听不懂,需要他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翻译"一遍才能豁然开朗,下面人的话需要他用上层听得懂的语言传达解释,你说神不神? (, 下载次数: 10)
有一本有关领导力的书"The Servant:A Simple Story about the True Essence of Leadership",作者是 James Hunter,有中译本,书名是《仆人》。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职场自我提高的好书,我自己曾经反复读了好几遍,受益匪浅。作者认为,做老板的心态(mindset)应该就像仆人对待主人那样对待自己的下属,为他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清除影响目标的障碍,全力培养和造就员工成功。这才是伟大的领导力。
(, 下载次数: 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有趣的是,书中的白人主角为了提升领导力,专门远赴印度隐居在深山密林中,修行和反思很长时间,从印度哲学中汲取智慧营养,以求顿悟的境界。乔布斯年轻时也曾远赴印度,想参禅悟道。在西方人眼中,东方哲学和领导力有着一层神秘待解的关系。
当年微软的华裔高管陆奇和印裔高管纳德拉在组织架构上均同时向盖茨直接汇报,两人都拥有超高的威望和呼声。出于工作考虑,盖茨想安排陆奇作纳德拉的老板,但有些顾虑,怕这样的安排让纳德拉不服。为此盖茨专门找纳德拉谈话,了解他的感受。意外的是,纳德拉的反应非常正面和诚恳,他让盖茨特别放心,保证将给予新老板以最大支持。几年后,陆奇从微软辞职加盟百度,纳德拉成为了微软的CEO。上任五年,创下市值增长五倍的骄人业绩。纳德拉向我们展示的是不一样的大局观和胸襟。
前几年,纳德拉出了一本书"Hit Refresh: The Quest to Rediscover Microsoft's Soul and Imaginea Better Future for Everyone"(中文译本《刷新》),这本书不是自传,而是一本企业管理的佳作,内容揭示了他执掌微软后,如何重启和复兴公司,以及背后的逻辑。 (, 下载次数: 9)
参考资料:
1. Jackson G. Lu, Richard E. Nisbett, Michael W. Morris, Why East Asians but not South Asians are underrepresented in leadership posi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PNAS, 117 (9),4590-4600 (2020).
2. James Hunter, The Servant:A Simple Story about the True Essence of Leadership (Prima, New York, 1998).
3. Three Idiots (Indian movie).
4. Satya Nadella, Greg Shaw, Jill Tracie Nichols, Hit Refresh: The Quest to Rediscover Microsoft's Soul and Imagine a Better Future for Everyone (Harper Business, New York, 2017).
5. B. Gee, D. Peck, Asian Americans are the least likely group in the U.S. to be promoted to managemen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31 May 2018.
6. J. Hyun, Breaking the Bamboo Ceiling: Career Strategies for Asians (Harper Business, New York, 2005).
7. A. S. Rosette, G. J. Leonardelli, K. W. Phillips, The White standard: Racial bias in leader categorization. J. Appl. Psychol. 93,758–777 (2008).
8. R. House, M. Javidan, P. Hanges, P. Dorfman, Understanding cultures and implicit leadership theories across the globe: An introduction to project GLOBE. J. World Bus. 37, 3–10 (2002).
9. A. Sen, The Argumentative Indian: Writings on Indian History, Culture and Identity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New York, 2005).
10. Xu Ming, While the number of Indian CEOs at Western firms is higher, Chinese prefer starting their own business. Global Times, 10/18/2017
11. Study: Asians Perceived to Lack Charisma. NPR (radio), 4/18/2011
12. Why Aren’t There More Asian Americans in Leadership Position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2/19/2016
13. Often Employees, Rarely CEOs: Challenges Asian-Americans Face In Tech, NPR (radio), 5/17/2015
14.朱琦:询问印度,从南亚次大陆到硅谷邻居 (讲座)7/17/2020
15.润涛阎:为何在美国的华裔混不过印裔?
16.硅谷维立:硅谷的中国人为什么会输给印度人(之一)
17.硅谷维立:硅谷的中国人为什么会输给印度人(之二)
18.硅谷维立:硅谷的中国人为什么会输给印度人(之三)
19.硅谷维立:硅谷中国人的下一代会输给印度人吗?
20.汪涛:印度人在接管硅谷的时候,中国人在做什么?
21.卫红博士:同样受歧视的印度人,为什么却如此成功?
22.琥珀风筝: 美国华人没有印度人高管多?MIT的发现送上解药!
23.琥珀风筝: 在美华人怎么追上印度裔和犹太裔?
24.张洁:从陆奇归国谈起,是印度人“拉帮结派”还是我们传帮带太少?
25.特雷西: 谷歌创始人传位“劈柴哥”,美国的未来难道真是印度人的?
26.正解局:印度裔在美国收入最高,华裔差在哪里?
27.尘雪:印度裔何以“攻陷”硅谷?
28.Taola: 在美国,为什么印度裔比华裔更能在职场吃得开?
29.方也:崛起政坛、“统治”硅谷,擅做美国人的印度裔正盛,被碾压的华裔还能走出窘境吗?
30.Tulsi:印度人为什么在美国如此抢手?
31.叶子聊留学:印度人崛起的世纪:美国硅谷已成印度谷
32.Paul Li:为什么印度人在美国比华人更成功?
33.Echo:为什么硅谷让印度裔做CEO,让华裔996?我的答案可能和很多人不同
34.乾明,鱼羊,十三:印度最强输出是什么?CEO!印度裔统治下的美国巨头:2家市值破万亿,掌舵30%五百强
35.宁要中文: 硅谷同事的那点事儿(五)印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