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故里—爱到骨子里
标题: 他梦到狗叫后就去拜神,20年从赔掉1个亿到身价600亿,如今岛内没有对手! [打印本页]
作者: 爱故里 时间: 2016-10-22 11:00
标题: 他梦到狗叫后就去拜神,20年从赔掉1个亿到身价600亿,如今岛内没有对手!
文:宁静 转载微信公众号:硕士博士圈
他梦到狗叫后就去拜神,20年从赔掉1个亿到身价600亿,如今岛内没有对手!
一天夜里,深睡中的蔡衍明梦到有只狗在朝着自己汪汪叫,不是凶神恶煞的叫,而是像遇到了主人激动的叫,冥冥中像是在召唤自己。天还没有亮,蔡衍明便早早的从被窝中爬起来,跑去当地供奉灵犬的八王公庙祭拜。自那以后,人们眼中的浪荡青年,败家子的蔡衍明性情大变,他的华丽逆转,震惊了所有人……
2016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富士康科技集团的郭台铭名落第二。超越这位大名鼎鼎制造商的人,是旺旺集团董事长蔡衍明。
从败家子与首富相差十万八千里,这位大神蔡衍明是如何跳跃的呢?
1957年出生的蔡衍明,和许多出生贫寒、在饱受人生苦楚后奋发图强的富豪们迥然不同。他出身在台北一个富贵家庭里,在家养尊处优,父母对他百般宠爱。而他从小不喜欢读书,倒是喜欢当老大,每天厮混在街头和电影院,他曾回忆说:“以前念书的时候,早上起来,窗户打开,楼下的人都在排队等我逃课。因为我口袋零用钱多啊!”
他的大部分知识都是从街头和电影院获取的,在父亲开设的中央戏院里,他一天能看十部电影,他认为“看一年电影,胜过读三年书”。高中时,出于叛逆期的蔡衍明经常和同学打架,最后索性退学,去了父亲的制冰厂工作。
1976年,他父亲从朋友那里接下了主要加工鱼罐头外销的宜兰食品厂,或许是看到自己儿子蔡衍明整天无所事事,想治治他的脾气,于是蔡父便将食品厂甩手塞给了蔡衍明。
当时蔡衍明刚19岁,年轻气盛,虽然完全不懂生意的门路,但还是拼命想着如何挣大钱。所以刚进厂就开始大胆的实行改革——不再做代工外销,要做自己的品牌产品。
为什么做出这么大胆的决定,原因很简单,他觉得“代工要看别人的脸色,要被压价,甚至随时都可能踢你出局。”但是说归说,做归做,一年运营下来他损失惨重,赔掉1个多亿,不仅赔光了宜兰食品厂的全部家底,还需要家族贴钱来补救,因此落下个“败家子”的称号。
这一年他深刻的认识到:“照葫芦画瓢学别人打品牌,做内销是需要高深技术的,没有几年的经商经验是不行的。”不过,这次折腾还是有点收获的,后来红遍天下的“旺仔”形象正是在那个时候设计出来的。
人生中的第一次失败让蔡衍明情绪极度低落。那段时间,只要别人多看他两眼,他就觉得人家在笑他,更因此患上了抑郁症,一度有想跳楼自杀的冲动。
在某天的夜晚,熟睡中的蔡衍明梦见了那只对自己汪汪叫的小狗,天亮去祭拜当地供奉灵犬的八王公庙后,这个曾经的叛逆少年开始收敛心性,并需找机会向世人证明自己。
“我以前很乐观、很招摇,拜把子一大堆。从那时候开始就自动收敛,因为一个人成功,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失败。”这是蔡衍明后来的自述
3年后,22岁的蔡衍明观察到台湾稻米资源过剩,便盘算着从事日本米果生意。于是蔡衍明找到日本三大米果厂之一的岩冢制,希望能够与他们合作。刚开始,64岁的桢计作社长拒绝了这个合作,因为怕小伙子办事不牢,坏了自己的名声。
面对拒绝蔡衍明锲而不舍,他足足花了两年多时间软磨硬泡,终于从日本“米果之父”桢计作手中,获得了米果制造技术。
获得米果制造技术后,蔡衍明首先改了名,把宜兰食品厂变作了“旺旺”食品厂,“旺旺”这个名字就来源于蔡衍明的那个梦。有意思的是,后来他的米果生意做火了,去那家八王公庙祭拜的人便络绎不绝了起来。
不过,蔡衍明说:“我起这个名字就是想旺旺代表着‘日日为王’,内心里很想说做个食品王”。从狗叫到“日日为王”,蔡衍明的格调高了起来。
1992年,往往营业额突破1个亿,时年蔡衍明35岁,他已经衣食无忧了。此时的台湾市场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他的欲望,“不够刺激”。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大陆。第一站他选择了湖南。
他选择湖南的理由是旺旺投资额只有千万元,在外资汇集的沿海城市,很难引起政府的重视,而在湖南,旺旺作为当地第一家台资企业必定能得到许多优惠政策。另外,湖南丰富的稻米资源又使原料供应有了保证。
此后的发展证明了蔡衍明独特的眼光。
然而,旺旺在内地的开局并不顺利。1993年春节蔡衍明在郑州糖酒会接到三百多份订单,旺旺台湾工厂24小时加紧制作。当蔡衍明把米果从台湾运抵大陆时,经销商却要求卖完之后付款。要知道当时蔡衍明已经压了上千万的货款,公司流动性严重吃紧。蔡衍明决定铤而走险自己亲自卖,他选择在长沙、上海同时上市。
不过,两个月过去了,销售一点都不理想。食品眼看就要过保质期,蔡衍明决定做慈善算了,这笔买卖认赔出局。他把这批产品分送给上海、广州、南京、长沙等地的150多所小学,学生们人手一包。没有想到的是,旺旺食品独特的口感、别致的包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旺旺歪打正着,在商场上瞬间传开了。
大难不死的蔡衍明果断抓住这一时机,发起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随着“你旺我旺大家旺”,旺旺很快路人皆知,当年就创收2.5亿元人民币。
看着旺旺米果大赚特赚,康师傅等台企以及上百家大陆企业开始嘴馋了,纷纷开厂,1994年时竟有200多家厂商加入“米果大战”。面对群狼,蔡衍明拿着“价格屠刀”展开厮杀。
蔡衍明推出四个副品牌的低价米果,并一口气将米果从最初的一公斤50元,骤降到1公斤5元钱,这种惨烈如“割喉”式价格战非常奏效,95%的竞争对手脚还没站稳就被旺旺“斩草”出局,完全没有给竞争对手喘气的机会,蔡衍明说,“除根之后,才好做”。
为了降低成本,他拼命扩大生产规模,没有钱盖厂怎么办?他决定求助政府,让政府盖好出租给他,当时旺旺集团里多数人认为这不可能,“政府怎么可能提供这种条件?”蔡衍明可没这么想,因为他嗅到了内地招商热潮,蔡衍明前后一共给四川,河南、江西等地发了1000多封信,有5个市县给蔡衍明开出了极其优惠的条件。政府盖房很快,四五个月就盖起来,成本非常低,租金也很便宜。
由于有了这张王牌,蔡衍明更有资本打价格战了。发现有竞争对手出现,不论属于哪个价位档次,即便不赚钱,他一定会推出更便宜价位的产品,把竞争对手打的落花流水,就连康师傅也被击退,米果老大的地位再无人撼动。
1996年,蔡衍明决定将旺旺挂牌上市。当时,在台湾申请上市的程序非常复杂,而新加坡政府又正大力吸纳企业去当地上市,于是蔡衍果断选择在新加坡挂牌。但是,上市后,旺旺控股表现一直平淡,虽然每年净利率达16%,却只有15倍的市盈率,而同年在香港上市的康师傅市盈率一度到达40倍。
蔡衍明说:“差人家很多,成就感没有了,叛逆感就出来了。”于是,他决定退市新加坡,在香港上市。
2007年5月28日,蔡衍明向高盛(亚洲)、瑞士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等12家银行财团联贷8.5亿美元,用于收购新加坡上市的中国旺旺26.35%流通股股份,以完成私有化。当然,这一做法无疑风险巨大,他顶着每天高达15万美元的贷款利息。
随后的结果大家知道,旺旺从撤离新加坡,到登陆港交所,前后只用200天,市值则从35亿美元提升到51亿美元。这也成为业界公认的近两年来亚洲规模最大、杠杆比率最高的巨额融资经典。蔡衍明一战成名
2008年,蔡衍明进军传媒领域,通过收购的方式,掌握了台湾地区中时媒体集团旗下所有媒体的经营权。他的目标是要做中国的默多克,建造一个自己的传媒帝国。
在蔡衍明接手中时集团时,该集团经营状况已经惨淡无比,即使媒体业的大佬出手也很难起死回生,更何况一个经营了30年食品生意的蔡衍明。
有人质疑,在台湾经济一片不景气中,媒体业经营愈来愈困难,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间点投入媒体事业呢?蔡衍明说:“越是不赚钱的时间点,投入的机会反而越好”
蔡衍明却自嘲道:“这笔投资肯定是亏钱,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份公益事业。”入住中时集团以后,蔡衍明先是大刀阔斧的进行了内部整合,一切以财务优先,并要求采编部门重视盈利。通过业务部门与编辑系统的整合,采编部门主管可以身兼运营部门总经理职务。通过这种改制,蔡衍明改变了中时集团员工过去落后的思维模式。
内部整治好之后,蔡衍明又在这个媒体公司名字前面加了“旺旺”二字,很快,这家老牌传媒公司摆脱了连年的巨额亏损,2010年中时公司盈利超过1个亿,此后,利润每年翻番。
食品与传媒两大行业给蔡衍明带来了巨额财富,他连续两次在《福布斯》排行榜上成为台湾首富,2016年身价达到610亿人民币。
欢迎光临 爱故里—爱到骨子里 (https://iguli.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