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国经济的近忧与远虑


中国经济的近忧与远虑


来源:格隆
ID:guru-lama

大家好,我是格隆。

很高兴有机会在“屈贾之乡”和大家交流经济与投资。长沙既是清末维新运动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策源地,又是新民主主义的发祥地,涌现了曾国藩、左宗棠、黄兴、宋教仁等一大批左右了中国近现代史走向的家国栋梁,更孕育了“经世致用、兼收并蓄”的湖湘文化,在此处沟通商旅国是,再合适不过。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的成绩,各方有充足表述,今天我会讲一些与大众集体认识不太一致的学术思考与忧虑,仅供争鸣。希望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揪辫子。如果一个集体连居安思危的思辨性学术探讨的勇气与空间都没有,那这个集体有多大的未来,不言而喻。

反倒是那些一味谄媚、歌颂的人,那些自己一脑子浆糊,蠢而不自知,却不允许别人思考,一遇到他人提隐忧、谈问题,就跳将出来扣人帽子、捂人嘴巴的人,全社会都应该有义务和勇气把他们送回家去。他们并非真的爱国。他们只是在投机而已。真有家国忧患,他们变节,会比变脸还快。

我一直都坚信,当我们形成集体性共识,且几乎没有反对意见的时候,往往也就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时候。
1.webp.jpg
股市、社会,尽皆如此。

在今年2月10日之前,没有人会相信无数人抱团的大众情人茅台会一口气跌掉30%。

在2012年之前,也没有人相信高速增长了30年的中国经济或从此告别10%的双位数增长。

独行者速,众行者远。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如果交易成本为零,则企业、组织、国家这类集体,其实都没有存在的必要。而我们之所以牺牲和让渡个体的诸多效率、权益给集体,是基于尽管存在着交易与摩擦成本,但集体拥有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制约纠错的天然潜在优势,从而保证整体财富与福利以一种更可靠、更可持续的方式得以产生。

换句话说,企业也好,国家也罢,这类集体,并非什么好东西,但它们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不坏的一种安排。

个体一旦进化到集体,个体能动性在集体大趋势面前,将是微乎其微的。社会车轮滚滚向前,绝大多数个体除了被动接受和顺从,其实并无太多选择。

所以我经常给一些企业家,以及基金经理说,你能赚到这么多钱,更多只是一种幸运。那只是因为你在这部过去30年一直在高速上行的、名叫“中国”的电梯里。无论你在电梯里闭目养神,还是做俯卧撑,还是上蹿下跳,电梯从1楼到了30楼,你也就从1楼到了30楼。

截止2020年,全球拥有10亿美金以上财富的企业家,有1058人居住在中国。

这个数字,比排第二位的美国(696人)、第三位的印度(177人)、第四位的德国(141人)的总和还要多。

非君之功,国运如此,大势裹挟而已。

但,集体共奔前程的前提,是所有个体不搭便车。居江湖之远,亦发烛幽之光,操心家国,令集体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制约纠错的天然优势得以发挥,而不是相反。

否则,你凭运气赚到再多的钱,也会很快凭实力亏个精光。

不信,你去缅甸,去不少人向往的朝鲜、俄罗斯做投资,或者创业试试!

以俄罗斯之大,为何全球没几个国家正眼瞧得起?

俄罗斯拥有广袤的资源,其近代化与意大利、德国的统一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在同一个年代。在此之前,俄罗斯已经有两百年向欧洲学习的基础。十二月党人,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哪怕是20世纪厉行思想控制的时代,依然有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琴,还有不逊于爱因斯坦的科学与思想巨人萨哈罗夫。这些灿若星辰的巨匠,让俄罗斯足以媲美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民族,也足以证明俄罗斯有身列世界伟大民族行列的资本。按理说,这样的国家,没有不成为发达国家的理由。

俄罗斯的可恶,不是因为它足够野蛮,更不是因为它像自己宣传的那样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正义力量,而是因为它拥有成为文明国家的最好条件,它本来可以成为另一个美帝,但是它没有。相反,它走向另一个极端——2020年,俄罗斯的GDP还不如中国的一个广东省,或者一个江苏省。

你抱着金砖把自己混成了二流子,如何让人瞧得上?


二、
回到我们自身的经济。

在座诸位都是中国商界翘楚,不少人手头的上市公司都不止一家,按说诸位是最了解社会与经济脉搏的。如果请诸位用最简短的话语概括你对未来经济的看法,你会怎么表达?

课前我与很多人做了沟通。看得出来,大多数人是乐观的。我记得有一位新能源车风口行业的学员是这么意气风发、言简意赅表述的:格隆老师,我们都已经增长40年了,你担心啥?你没听总理说了我们今年GDP至少6%以上的增长目标,这意思,不很可能到7%吗?

确实有理由乐观。过去一年,我们成功应对了新冠疫情,并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大经济体。今年开局也不错。前两个月用电量,累计同比增长22.2%。用电量为先行指标,最终会落到GDP上。
2.webp.jpg
按我的宏观模型,中国一季度的GDP增速,大概率会达到甚至超过19%。

至于全年,我模型的GDP增速,落在8.5%—9.1%区间。

换句话说,在去年的疫情大坑面前,2021全年6%的增速指标,根本不是个事。除非有什么特别意外,今年中国GDP增速低于7.9%,那就肯定是哪里出了大的幺蛾子。

问题在于,2022年呢?

以及,2022年之后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最担心的,是一个集体里没有人操心问题,没有人眺望远方,而是强大惯性思维,盯着眼前的老婆孩子热炕头,理所当然以为我们会一直好下去,钱也能一直赚下去。

如果我说,因为应对疫情因祸得福的我们,2022年可能形势颠换,大好先手局面极可能落至后手,你会不会不以为然?

如果我再说,2021年或是中国经济最后一次看到(接近)7%这个数字。极大概率是,从此以后,中国或再难见到7%(或以上)的经济增长,你会不会惊诧莫名?

很遗憾,以上两点,尤其第二点,都很大可能成为冰冷的现实——如果我们不当机立断解决核心隐忧,而是继续陶醉当下,固步自封的话。

大家觉得我们经济未来最大的隐忧,或者挑战,是什么?

不是美帝。

美帝只是我们跋涉途中的一个背景噪音而已。

一个近忧,一个远虑。


三、
先说近忧。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都蕴含一个基本假设:各增长要素与供需的动态均衡以及随之的市场出清,总是对的。这意味着所有潜在资源都处于充分利用的状态,意味着市场在每一个时间位置上的需求和供给都动态均衡(市场持续出清)。一旦当期最关键增长因子出现短期重大收敛,均衡打破,经济增长极大可能不是线性放缓,而是整体阻滞,甚或反转。

这个当期关键因子,就是我说的近忧——疫情的根治与国门开放时间表。

新冠疫情,我们因举国体制,强力应对,反因祸得福,率先控制,复工复产。与此对应的是,欧美始终都在泥潭里挣扎。美国不用说了,哪怕欧洲,迄今中欧、巴尔干、地中海沿岸欧洲地区,其疫情状况甚至比去年同期还要糟糕。

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欧美绝大多数产业链几乎停摆,大量依赖中国。最新数据,2021年前两个月,中国出口增速高达60.6%,为有数据以来的历史最高值:
3.webp.jpg
变化(挑战)在于:疫苗出现了。

游戏规则随之颠覆:未来的竞争,不再是谁能强力锁控,而是谁能率先实现群体免疫(超过70%的人口接种了疫苗)与国门开放。

最新数据,截止3月中,中国国内接种疫苗6498万剂。接种绝对数,在全球仅次于美国的1.07亿剂。

但如果按人口覆盖率,中国在全球所有重要经济体中,仅以不到5%的接种率,堪堪领先于印度、印尼这些东南亚人口大(穷)国,远远落后其他核心经济体,尤其欧美:
4.webp.jpg
下面这张地图,或能更直观地帮你了解全球疫苗接种形势:
5.webp.jpg
接种率暂时落后,或许没那么可怕。后面接种速度跟上就好了。

问题在于,在接种速度上,我们也是基本垫底:
6.webp.jpg
勾股大数据做了一个模型推演,以2021年2月28日中国、美国、欧盟疫苗接种率分别为3.56%、22.73%、7.61%为基数,假设之后各国疫苗接种剂次呈线性变化,然后拟合函数推算,可以得出:美国在今年6月即可达致群体免疫。欧盟略晚,但今年10月也可达致群体免疫。

但中国,需要到后年的1月底,才能达致群体免疫:
7.webp.jpg
我们太慢了。

这意味着,按目前的疫苗接种速度与力度,最迟今年四季度,欧美相互之间就会完全互开国门。而中国实现群体免疫,与主要经济体之间存在着14——19个月的时滞:
8.webp.jpg
这意味着,有长达十六七个月的时间,世界经贸地图或会是这样划分的:中国&中国以外的国家。

这么充裕的时间差,等于拱手让欧美做相互的产业链互适与搭配。就算欧美不刻意去中化,不别有用心刻意拉伙打群架,只是正常互适往来,也足以把我们前期因祸得福获取的疫情优势,摊薄到近乎乌有。

额外的忧虑则是,哪怕我们立即调整策略,果断强力推进国内疫苗接种,还依然存在着国内疫苗数量是否足够,以及因为临床试验信息与数据分享的欠缺,其他经济体是否认可我们疫苗接种有效性的挑战:
9.webp.jpg
但无论如何,还是要坚决、强力推进。

这是一场无法弃权的赛跑!

胜者未见得有多少奖励,但负者确定无法承担出局的风险。


四、
再说远虑。

在座诸位,你们觉得中国经济最大远虑是什么?

我自己的答案:人口。

说得再直白点:后继无人。王谢再家大业大,乌衣巷也终成夕阳野草,目不暇接地化作为前朝往事。

绝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我们的人口形势究竟有多严峻,以及会对我们的未来产生多么严重、全面的多米诺骨牌式连锁冲击。

2020年疫情的美跌中涨,令各国学者,以及诸多国人,都开始憧憬和计算中国GDP哪一天会超越美国——不是计算超不超越,而只是计算会提前到哪一年超越。

我见过各种模型假设,最乐观的预测是,2028年或者2029年,中国GDP就会超越美国:
10.webp.jpg
但,如果我告诉你,如不对中国经济的最大远虑——人口问题,加以举国的、系统性的及时强力应对,中国迫在眉睫的严峻人口形势,极可能毁灭我们的经济梦想。中国GDP超越美国,或很难发生。你会不会觉得脑洞过大?

很遗憾,相比那些短期超英赶美的拍脑袋粗糙线性预测,上述结论,或才是拥有更扎实数据支撑的严谨表述。

直接数据说话。

格隆读博时,导师给我说过这么一句经典的话:人口,可以完美解答95%以上的经济现象。

人口是经济的主体,是财富创造的必要条件。有了人口,才有生产、消费和创新等一系列经济活动。

人口与经济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勾股大数据做过一张非常直观的数据图:把中国历年出生人口数后推20年,再与当年GDP增速放在同一个坐标轴里。之所以把出生人口后推20年,是因为20年为一代人的间距,意味着一代人成长起来,可以开始干活,创造GDP了。

不难发现,两者走势,近乎完美匹配:
11.webp.jpg
事实上,中国过去40年的崛起与奇迹,政府高瞻远瞩的英明规划引领无疑是核心,但也相当程度上拜人口红利所赐。1979年改革开放,彼时中国仅青壮年劳动力(15—30岁)人口即高达3.33亿,占总人口比重高达34.2%。

最关键的指标——人口年龄中位数只有22岁,一个小伙子睡凉炕,全凭火力旺的青壮年。而彼时美国的年龄中位数达30岁,已人到中年。

这是一种令人艳羡的人口红利差,我们的经济只要稍稍顺应经济规律,就不难取得相当成就,中美经济差距不断缩小,也是必然。

但很遗憾,这个巨大的人口红利,因计划生育等种种原因,迅速耗散。

从1971年计划生育开始后,中国的生育率(每个育龄妇女一生平均生育子女的数量)、出生人口数与人口增长率,几乎就一路不回头地联袂下行:
12.webp.jpg
13.webp.jpg
14.webp.jpg
中国生育率1991年即已低于美国,进入新世纪后平均不到1.2,不仅远低于维持代际人口不减的2.2水平,甚至比日本、德国、希腊、葡萄牙、意大利这些发达经济体还低。

最新2020年我们的出生人口是1003.5万,较过去5年均值1630万,大幅减少了六百多万。

这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人口一代比一代少,整个社会未富先老,迅速老龄化。

如果我没记错,截止2020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总数已到了2.677亿,占总人口比重19.1%,已属于经济学定义的经典深度老年化社会。

最关键,这种头(老年人)重脚(年轻人)轻的倒金字塔型人口结构,在持续加速恶化:2016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数量首次超越了14岁以下人口。2年之后,也即2018年,60岁以上人口超过了15岁以下人口。2020年,60岁以上人口正式超越16岁以下人口:
15.webp.jpg
这是一个令人脊背发凉的加速度。

与之对应的是,2012年,中国正式进入刘易斯拐点——劳动适龄(15—59岁)人口开始绝对减少。中国GDP增速从这一年开始告别10%的双位数增长,也绝非偶然:
16.webp.jpg
根据勾股大数据团队的测算,2012年—2019年,我国劳动适龄人口年均净减少350万以上。2021年后,劳动适龄人口的减少会进入一个跳跃性的加速期,年均每年净减少将达1000万上下。

而劳动适龄人口总数,也将从2011年9.4亿的峰值,一直滑落到2050年的6.5亿左右。

活和GDP,都得由人干出来。

人口老化与劳动力人口减少双重挤压,会直接导致整个社会的老年抚养比迅速严峻——撇开道德层面,老年抚养从经济学上是一种纯消耗。老龄化对任何国家都是一个噩梦!这个世界有很多国家,都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后却又重新跌回中等收入陷阱,都是因为这个绞索一样的老年抚养比的持续收紧:
17.webp.jpg
劳动适龄人口是个经济学概念,并不直观。大家可以通过另一个更接地气的数据来理解我们人口红利的耗散之快:人口年龄中位数。

1979年改革开放时,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只有22岁,一个浑身是劲的青年。而彼时美国的年龄中位数30岁,已人到中年——中国比美国整体年轻8岁之多。

但短短39年后,到了2018年,中国的人口年龄中位数即已超过了美国。到2020年,中国年龄中位数已达42岁,美国为38岁。

勾股大数据做了一个模型推演:假设未来中国生育率稳定在1.2,出生性别比从2013-2016年的118线性下降到2040年的107,之后稳定在107直到2050年,男女预期寿命和死亡率采信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的中国数据,同时忽略中国的国际净迁入人口比,则到2035年,中国年龄中位数将达到49岁,彼时美国为42岁。到2050年,双方各自中位数据分别为56岁与44岁——美国反比中国年轻12岁之多:
18.webp.jpg
结论很清晰:我们的年龄优势在不断丧失。从2012年开始,中国劳动力人口就开始净减少,2021年之后将开始加速缩减。而美国到2050年,劳动力人口也不会减少。

如果我们不抓紧、断然、举国、大力度在人口问题上做些什么的话,很显然,时间其实并不站在我们这一边。


尾声、
到这里,近忧远虑,基本已汇报完。

说实话,我并没有太过担心疫情上的近忧。疫情只是黑天鹅,最多影响一、两年的短跑。这和下围棋一样,总有一个人执黑先行。刚开始时,你先手。但棋局很长,只要一着不慎,你的先手优势可能就会消失。以中国人智慧,扳回这个先手,只是迟早。

真正的长跑,真正决定国运的胜负手,是人口!

过去四十年,在政府高瞻远瞩引领下,我们一直走得很好。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一直好下去。我很担心我们的优胜意识太浓,或致频出随手棋,错失好局。

非常有必要回过头再重温一下这张图:
19.webp.jpg
很明显,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宽裕——如果没有强力动作,最多到2035年,我们初露狰狞的人口劣势,或将全面固化,乃至不可逆。

好在,还有15年。差不多刚好一小代人的时间,还来得及。

怎么做,并不复杂:全面、彻底放开生育,全方位、大力度鼓励生育,并作为核心国策推而行之。

中国人历来有大格局、大智慧。

只要我们不惮以正视不足,不畏以直面未来,战略明确,勠力同心,以中国体制之高效,迅速补上人口短板,当非难事。

果如此,则相当于为中国彻底锁定前四十年的胜果,子孙辈当从此无忧,巍然屹立世界。
来源:格隆
发表于 2021-3-31 14: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该帖共收到 0 条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美图秀

    • 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
    • 巨星陨落,李政道在美逝世,与杨振宁半个多
    • 亏大了!南亚国家集体转向中国,莫迪捡了“
    • 跨海大桥为何总是弯弯曲曲,修成直的不是更
    • 深中通道带来“泼天富贵”,大湾区巨变!谁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故里 ( 粤ICP备16065722号-1 )

GMT+8, 2024-9-20 09:31 , Processed in 1.14062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10093.net X3.5

© 2009-2019 Shiy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