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建筑结构丨谁建造了土楼?为何建造?又为何造的有圆有方?(一)


本帖最后由 爱故里 于 2018-8-2 10:04 编辑

建筑结构丨谁建造了土楼?为何建造?又为何造的有圆有方?


来源:星球研究所

1.webp.jpg

福建西南部
雾气弥漫的山谷中
一种奇特的建筑巍然矗立
它由泥土一层层夯实筑就
身形庞大、结构坚固
人称土楼
(福盛楼航拍,位于福建龙岩市永定区陈东乡岩太村,直径77.42米,是目前已知直径最大的一座内通廊式圆形土楼,摄影师@李艺爽)

2.webp.jpg

土楼并非只有人们惯常以为的圆形
而是或圆或方
如同一个个几何符号
散落在梯田之侧
(福建龙岩市永定区初溪土楼群,摄影师@李艺爽)

4.webp.jpg

溪水之畔
(福建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南溪土楼群,摄影师@陈永诚)

5.webp.jpg

甚至密布整条山谷
形成绵延10余千米的
土楼长城
(福建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南溪土楼群,摄影师@张耀辉)

6.webp.jpg

那些见识过土楼风采的人
无不对其赞赏有加
日本建筑学家茂木计一郎说
(转引自@黄汉民《福建土楼建筑》)

“好像大地上盛开的巨大蘑菇一样,又像是黑色飞碟自天而降,那真是不可思议的景象.....我们都看呆了”

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
在他的代表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
将土楼称作
(出自《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第三册)

“中国最特别的民居”

然而事实上
外界对土楼的了解时间非常短暂
人们直到1950年代才知道
它是福建西部永定县客家人的住所
所以得名“客家土楼”
到了1980年代人们发现
福建南部漳州的10个区县也有土楼
不仅是客家人
许多闽南人也居住在土楼中
于是又改称“福建土楼”

再后来
人们又发现不仅是福建
相邻的广东梅州、潮州也有大量土楼
总数高达2812座
遍布闽西南、粤东北的山地
并且新的发现仍在不断涌现
(土楼分布图,制图@刘昊冰/星球研究所,依据@黄汉民《福建土楼建筑》)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众多的土楼?
是谁建造了它?
为什么建造?
又为何造得有圆有方?



乱世

公元4世纪
西晋永嘉之乱
拉开了中原汉族持续数百年的南迁序幕
从江淮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土著融合
形成以闽南话为特征的
福佬民系
而经江西赣州辗转进入闽西的中原移民
则形成了以客家话为特征的
客家民系
(客家民系与福佬民系分布图,福佬民系以闽南厦门、漳州、泉州、广东汕头、揭阳、潮州为核心分布区域,并延伸至莆田、新罗、漳平、汕尾,闽南人为其中一部分;“福佬”一词源于客家人对福建原居民的蔑称,同样福佬人也反击客家人为“客仔鬼”;制图@刘昊冰/星球研究所,依据@谢重光《客家、福佬源流与族群关系研究》)

7.webp.jpg

明清时期
客家人人口激增
促使他们从内陆向东扩张
离海洋更近的福佬人则受到倭寇侵扰
以及随之而来的严厉海禁压力
开始向西迁徙
两大族群在闽中大山博平岭相遇了
这里山峦起伏,野兽出没
直到明代中叶还处于蛮荒状态
正所谓“闽之绝域”
(“闽之绝域”出自明代《永定县志》;下图为博平岭位置示意,制图@刘昊冰/星球研究所)

8.webp.jpg

他们互称对方为贼寇
血与火的冲突不断上演
再加上倭寇、猛兽的侵袭
以及汉族与当地畲民的冲突
(出自明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嘉靖四十年以来,各处盗贼生发”

生逢乱世的客家人、福佬人
只能以各自的血缘为纽带聚族而居
族人们发起盟誓
同仇敌忾、保卫家园
(明末崇祯年间济安楼的会盟立约序)

9.webp.jpg

与此同时
族人们的居所也必须进行全面升级
先祖们在中原的四合院建筑占地过多
防卫功能基本属于“聊胜于无”
放弃
(典型的四合院,制图@李乾朗/《穿墙透壁》)

[attach]8503[/attachimg]

临河而居的江浙水乡民居
有如小家碧玉
无法容纳全族人丁
放弃
(江浙水乡民居,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attach]8504[/attachimg]

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
同样单薄无力
放弃
(徽派建筑,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attach]8505[/attachimg]

中华腹地上的民居
都已经无法满足福建人的需要
他们必须创建一种前所未有的建筑
同时满足聚居与防卫两大需求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建筑?



堡垒


首先登场的是
五凤楼
它脱胎于北方的四合院
两侧的厢房被加高
自前向后逐层升高
称为横屋
(五凤楼的横屋,原型为永定高陂镇大夫第,以下同,制图@张珂珂/星球研究所)

[attach]8506[/attachimg]

两列横屋之间分布着三座厅堂
沿着中轴线从前到后同样逐级升高
称为三堂
其中后堂被加高至三层到五层
全以夯土筑成,墙体极厚
防御性能陡增
(五凤楼的三堂,制图@张珂珂/星球研究所)

[attach]8507[/attachimg]

“三堂”“两横”
构成了五凤楼的主体
前方再挖掘出一个半月形的池塘
“背山为屏、前水为镜”
营造出面朝绿水,背倚青山的意境
(五凤楼,制图@张珂珂/星球研究所)

[attach]8508[/attachimg]
从建筑正前方观看
它高大巍峨,左右对称
屋檐层层错落
形似五只展翅的凤凰
因此得名五凤楼
(五凤楼正立面,我看到的凤凰似乎超过了五只,难道古人数错了?制图@张珂珂/林艺璇/星球研究所,依据@黄汉民《福建土楼》)

[attach]8509[/attachimg]

与四合院相比
五凤楼的院落规模更大
房屋层数也更多
可以容纳更多居民
家族成员按照长幼尊卑分配房间
长者居于地位最高的后堂
中堂则是举行家族聚会和待客的场所
(五凤楼内部结构示意图,制图@张珂珂/星球研究所)

[attach]8510[/attachimg]

但是五凤楼的缺陷十分明显
除高大的后堂外
整体防御性仍然不高
下堂与中堂均为单层建筑
三堂与两横屋之间也仅以低矮的连廊相连
都是遭受攻击时的薄弱之处
(五凤楼的防御缺陷,制图@张珂珂/林艺璇/星球研究所,依据@黄汉民《福建土楼》)

[attach]8511[/attachimg]


于是五凤楼再次升级
下堂被加高为两层楼房
并且取消薄弱的连廊
让楼房直接与两侧横屋相连
(五凤楼到方楼的过渡,原型为福裕楼,属于府第式方楼,以下同,制图@张珂珂/星球研究所,依据@黄汉民《福建土楼》)

[attach]8512[/attachimg]

高大的后堂也向左右伸长
直抵横屋
(五凤楼到方楼的过渡,制图@张珂珂/星球研究所,依据@黄汉民《福建土楼》)

[attach]8513[/attachimg]

升高、加长之后
既保留了五凤楼那种层层上升的造型美感
防卫功能也大大提高
整座建筑中轴对称、精致华丽
屋宇错落、气势轩昂
(五凤楼到方楼的过渡,制图@张珂珂/林艺璇/星球研究所,依据@黄汉民《福建土楼》)

[attach]8514[/attachimg]

但这仍然不够
更彻底的升级是将四周楼房全部升至相同高度
围墙高耸、屋檐四角相连
从外部完全看不到里面的景象
方楼出现了
除唯一的大门外
整栋楼再无其他出口
五凤楼那种错落的美感彻底消失
结构也更加简化
但防御能力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方形土楼,原型为和贵楼,以下同,制图@张珂珂/星球研究所,依据@黄汉民《福建土楼建筑》)

[attach]8515[/attachimg]

从内部看
每层24间房沿长方形的周边对称布置
同时住着同宗同族的几十户人家
更多人口、更少占地
更适应福建西南山地的自然条件
(方形土楼剖面图,制图@张珂珂/林艺璇/星球研究所,依据@黄汉民《福建土楼建筑》)

[attach]8516[/attachimg]

尤其重要的是
人们不再按照社会地位分配房间
而是各门各户平均分配
消除了等级尊卑
更有利于增强宗族内的凝聚力
这不仅是量的提升
更是质的改变
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真正意义上的土楼来了
但是实力最强的选手尚未出现
所以升级还要继续


圆楼
海岸边的福佬人为抵御倭寇
率先创造出圆楼
客家人随后跟进,营建出更多圆楼
圆楼全封闭围合
没有拐角,更加易守难攻
并且同等周长下
圆楼的面积是方楼的1.273倍
这意味着用等量的建筑材料
可以得到更宽敞的院内空间
(圆楼,原型为怀远楼,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依据@黄汉民《福建土楼建筑》)

[attach]8517[/attachimg]

当圆楼到来
土楼的创造也达到了巅峰
土楼之王即将诞生
10.webp.jpg
11.webp.jpg
12.webp.jpg
13.webp.jpg
14.webp.jpg
15.webp.jpg
16.gif
17.webp.jpg
18.webp.jpg
19.webp.jpg
20.webp.jpg
21.webp.jpg
22.webp.jpg
23.webp.jpg
24.webp.jpg
发表于 2018-8-2 10: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该帖共收到 0 条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美图秀

    • 底层的互助:越来越多小餐馆对无收入者免单
    • 口述|张纯如母亲张盈盈:我希望年轻人能拿
    • 东北财经大学MBA鼎新论坛|肖知兴:我们这个
    • 为爱燃烧了一辈子的琼瑶,离别是她最后的浪
    • 翩然而去,琼瑶活成了最后一个“琼瑶女主”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故里 ( 粤ICP备16065722号-1 )

GMT+8, 2025-1-23 07:21 , Processed in 1.15625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10093.net X3.5

© 2009-2019 Shiy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