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故里 于 2018-8-2 10:30 编辑
建筑结构丨谁建造了土楼?为何建造?又为何造的有圆有方?(二)
来源:星球研究所
Ⅲ
王的诞生
在所有的圆形土楼中
最精妙绝伦的要数
福建漳州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的
二宜楼
它始建于公元1740年
集祖孙三代之力
历时30年才于1770年竣工
(二宜楼建造过程,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
它直径71.2米
由四层的外环楼
和单层的内环楼组成
(二宜楼剖面,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
外墙通高16米
埋入地下的墙基深度至少1米
宽度则超过3米
如果想挖地道进楼基本上没有可能
露出地面的墙脚
由块石和花岗岩条石砌筑
高度超过2米
不但极其坚固
还可以防止洪水冲击
(二宜楼外墙解析,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
墙脚之上是夯土筑成的墙身
由黄土、石灰、砂子三者按比例拌和
中间还夹以石块、竹片
是为“竹筋土墙”
类似现在的钢筋混凝土
土墙厚达2.53米
为土楼墙身厚度之最
(墙体厚度示意,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
墙身一至三层都不设置窗户
只在第四层开出小窗
少量大窗兼具瞭望台功能
在敌人来临时可居高临下进行防守
(二宜楼窗户设置,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
大门门框用花岗岩砌筑
上方设置水孔
如遇火攻即可放水灭火
(二宜楼大门防御系统,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
墙身上方还覆盖着巨大的屋檐
仅伸出墙外部分就宽达两三米
站在墙下之人不由心生敬畏
(二宜楼屋檐,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
二宜楼的外环楼共52个开间
正门、祖堂及两个边门各占1个开间
(二宜楼各层剖面,制图@星球研究所)
▼
其余48个开间分成12个单元
屋主的六个儿子各分两套单元住宅
每户使用面积近1000平方米
十分宽敞气派
(二宜楼整体空间功能布局,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
单元内设置独立天井、独用楼梯
自成独立小天地,互不打扰
(二宜楼单元剖面,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
每个单元功能齐全
内环是各户的出入口门厅及厨房
里面设灶、橱柜及炊事用具
每餐之前炊烟袅袅、四处飘香
外环楼一至三层用于待客起居
四层则用于供奉祖先
(二宜楼标准单元剖面,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依据@黄汉民《福建土楼建筑》)
▼
这些独立的单元房
都面向土楼中间面积超过600平方米的中心庭院
形成一种极强的向心性
农闲时家家户户妇女小孩齐聚于此
宗族内其乐融融
(二宜楼空间向心性,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
土楼内可以储藏粮食、饲养家畜
还有两眼公用水井
生活物资应有尽有
一旦遇外敌攻击,土楼关闭
可以维持数月之久
(二宜楼的围合,设计师偷懒没画水井,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
除此之外
还不得不提二宜楼的特殊设计
它的外墙墙脚中留有不起眼的小洞口
洞内呈S形
从小洞口看不到室内
声音却可以传入
平时楼内居民晚归
可以通过小洞叫自家人出来开门
(传声筒示意,制图@林艺璇/星球研究所)
▼
最特别的是
它在四层设置了一条隐蔽的通廊
通廊连接各家各户
防御时可以运送物资、弹药
如果土楼被攻破则可以作为逃生通道
(二宜楼隐通廊,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
于乱世之中“宜家宜室”的二宜楼
建成至今已有200多年
在众多土楼中
它是第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难得的建筑精品
(二宜楼,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
Ⅳ
百楼争艳
聪明的福佬人、客家人发明了土楼
但建设规模庞大且数量众多的土楼
还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
明代漳州福佬人依靠海外贸易
积累起巨额财富
(出自周起远《东西洋考察》,月港为当时漳州的港口)
▼
“月港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其殆天子之南库也”
永定的客家人离海较远
但清代烟草种植业却也做得风生水起
(出自道光年间的《永定县志》)
▼
“乾隆四十年(1775年)以后,生齿日繁,产烟也渐多,少壮贸易他省……永民之财,多积以贸易”
巨额财富转换成了“房地产投资”
土楼的建设进入全盛时期
类型百花齐放
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撒落在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间
不仅有二宜楼
(二宜楼,摄影师@童迪)
▼
福裕楼
(福裕楼,摄影师@冯木波)
▼
还有椭圆的齐云楼
(齐云楼,摄影师@童迪)
▼
三扁四不圆的承启楼
(承启楼,摄影师@刘艳晖)
▼
八角形的道韵楼
(广东饶平县道韵楼,摄影师@童迪)
▼
三个同心圆组成的锦江楼
(锦江楼,摄影师@童迪)
▼
又圆又方的泰华楼
(饶平泰华楼,罕见的畲族土楼,摄影师@阿楠)
▼
[attach]8540[/attachimg]
土楼可以小到直径13-14米
内院直径更是只有4-5米
(Q萌的翠林楼,是最小的一座圆楼,摄影师@冯木波)
▼
也可以大到外围加盖“楼包”
呈马蹄形将圆楼包裹在内
(厥宁楼,因几经洪灾、火患,现大部分坍塌,摄影师@童迪)
▼
内部可以嵌套小屋
(高达五层的裕昌楼,木柱已经东倒西歪,但依然挺立不倒,中间为祖堂,摄影师@吕威)
▼
甚至一座四合院
(奎聚楼,摄影师@李艺爽)
▼
还可以“外挂”耳房
(振成楼,摄影师@李艺爽 )
▼
可以方圆并立
组成“四菜一汤”
(田螺坑土楼群,俗称“四菜一汤”,摄影师@冯木波)
▼
也可以遗世独立
隐于山野
(永定横甲土楼,摄影师@李艺爽)
▼
这就是百楼争艳的土楼世界
如今乱世远去
聚族而居、集体防卫的需求
被更小的家庭单元所打破
土楼的建设已经失去了它的社会基础
(2016年湖坑镇一处新开建的土楼,已经很少见,摄影师@陈永诚)
▼
只有那默默矗立的夯土墙
见证了血与火的往昔
(立本楼,摄影师@陈永诚)
▼
|